12811
三伏天,别让孩子中暑了
□ 本报记者 王君
3岁的欣欣一大早跟着爷爷奶奶到公园游玩,接近中午时分,气温已经高达36度,爷爷奶奶准备带欣欣回家,但是在公园门口暴晒了10几分钟,才等来了一辆的士。到家不久,欣欣开始满脸通红、头晕、发热,家人赶紧把她送到医院。经检查,欣欣原来是中暑了。
福建省立医院小儿科副主任医师王滔说,7月以来福州持续高温,因中暑前来就诊的孩子非常多,有时一天就要接诊好几例,其中以4岁以下幼儿居多。
小儿为何容易中暑
王滔解释,幼儿身体各项机能正处于发育中,对周围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再加上普遍好动又缺乏防护措施,如果在日光下暴露的时间稍长一些,体温容易快速升高,导致中暑。
“天热时,人的汗腺分泌明显增多,汗水在皮肤表面蒸发时可以带走部分热量,但是幼儿汗腺不发达,数量少,且体内水分贮存也有限,所以这种散热办法对他们就不太管用。另外,幼儿皮肤表皮薄,血管分布丰富,就更容易受外界高温影响。”他说。
小儿中暑的典型症状为婴幼儿烦躁不安,哭闹,呼吸和脉搏加速,肤色看似红润,但触摸感觉干燥温热;较大的儿童会出现头晕、恶心、失去方向感等症状。
中暑后如何紧急处理
如果孩子不慎中暑了,家长需要冷静处理。王滔说,小儿中暑的发生虽然来势凶猛,但只要及时急救,方法得当,孩子就能很快好转。
急救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尽快把体温降下来。不管身处何地,都应立刻将孩子转移到通风阴凉处,把衣服脱下,用冷毛巾敷其头部,冷水擦其四肢,用电扇或空调降低环境温度。如果孩子神志清楚,能自己喝水,应让他多喝淡盐水和清凉且不含咖啡因的饮料,还可给他吃些咸菜或咸橄榄等,以补充水分和盐分。有头晕、头痛的孩子,可涂些清凉油在印堂穴(两眉之间)和太阳穴上。注意不要用冰水或冰块使体温剧降,否则会使孩子皮肤血管极度紧缩,皮肤血流减少而无法继续排热。严重中暑的孩子应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防中暑应多管齐下
很多家长总是认为小孩子抵抗力差,要多穿衣,避免感冒。王滔表示:“只要孩子手脚不凉,就表明穿得合适。特别是在炎热的三伏天,孩子的衣着要宽松、柔软,衣料以轻薄的全棉为好,可使汗液容易被吸收而感到身体凉快。”
孩子活动时,要鼓励他多饮水。婴儿期的孩子,如果喝配方奶,那么他们的肾负荷是吃母乳孩子的3倍,需要给他们多喝水以排出废物,在两次喂奶的间隙,需喂30-50毫升的温开水。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最好每30分钟给予一些水,不要用饮料代替白开水。还可喝些消暑饮品,如绿豆汤等。
室内要尽量多通风,应用风扇或空调以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家长若带孩子外出,最好安排在早上或黄昏,戴上阔边帽子或撑伞以阻挡阳光及帮助散热,暴露部位涂一些防晒霜。
他还提醒,许多拥有私车的父母带孩子出行时,如需临时下车,常会把孩子留在车内。如果把孩子留在封闭的车内,哪怕只有几分钟时间,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车内温度的快速上升可能会让孩子出现体温飙升、窒息等中暑症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