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速写手法复原福建名镇遗址

(2010-08-12 16:38:29)
标签:

安海

速写

手绘地图

听月楼

许著华

闽南

杂谈

分类: 健康资讯

12813

 

速写手法复原福建名镇遗址
大学生手绘安海古厝群地图引专家关注 

□ 本报记者 林锦旺 张礼珍 实习生 包天辰/文 许著华 吴少鹏/供图

 

    今年下半年,福建名镇晋江安海将迎来880周年“寿辰”;记者据相关渠道获悉,安海镇新一轮旧城改建规划已经酝酿成形,该镇中山南路片区也在规划之内,这个片区恰恰聚集了能够见证安海“古镇名片”的建筑群,泉州南建筑专家对它们的评价是:泉州地区硕果仅存的清末民初南建筑标本群体之一。在这次“规划”之后,该片区中不少颇为珍贵的传统建筑将永久消逝。
    而在更早以前,古镇人许著华,利用大学期间的业余时间对其家乡的传统建筑有意识地进行记录和“复原”工作,目前他的成果以一张《安海古厝手绘地图》(中山南路片区)展现出来。他总共要绘制4张类似的片区图,范围将覆盖整个安海旧镇区,预计在9月份之前全部完成。他要赶在旧城改造拆迁工作大规模开展之前完成这些工作,用自己的方式“挽留属于这座城市的记忆”。
    在许著华带领下,记者按图索骥实地走访了安海中山南路片区,探求闽南古厝演变及其所散发的“古早味道”。

 

Q版手绘图源自实景速写
    据悉,记者手中的《安海古厝手绘地图》囊括的是安海镇中山南路片区,南起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安平桥,北抵下墟巷口,东面以著名藏书家黄虞谡故居起始,西面到通天巷为界,该范围内集中了安海镇区多处重要闽南古建筑。
    这张彩色的手绘地图,用漫画手法将极具代表性的骑楼、白石红瓦、燕尾飞檐等形制以有趣活泼的风格展现。但各古厝并不失特色,地图同时标明古厝之间的各条街巷,中间点缀着土笋冻、捆蹄、菜粿、沙爹面等最正宗的安海小吃店铺。
    该地图为福建地区首张以镇级为单位的手绘地图,据手绘地图参与者吴少鹏介绍,这张“Q版手绘地图”只是简单再加工后的作品,1个月多时间便完成,图中的闽南古建筑完全来源于实景速写图,而这是许著华从大学期间便开始积累的,用了3年时间。
    许著华告诉记者,这张地图的诞生是经过多个工序的:先实地走访并拍下照片,然后对着照片速写,本来速写应该是“照相式绘画”,但在他这里速写成了一种复原技术,有时因受拍摄角度限制,他便会依据对南建筑格局、特点等的深入了解,发挥合理想象,将那些已经破落残败的古厝复然于纸上。然后,他把那些独立的古厝“速写”一座座往卫星图上相应的位置填充,串成整体,画出街道和巷子脉络。这些建筑素材积累了3年时间,一张写实版《安海古厝手绘地图》(中山南路片区)才终于诞生。再经过吴少鹏加工,该地图便有了Q版。
    据该图市场运作人苏毅介绍,将写实风格变成“Q风格”,是为了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让更多人能够看到这些可能即将消失的古厝。

 

看地图走街巷3年画古厝
    许著华萌发绘制手绘地图的想法源于镇上的一次拆迁。那是在他大一暑假时,安海镇区一处房产的开发,在开发范围内的一处寺庙,因开发需要,将被完全拆除,连其历年重修碑记也一并消失,“当时我就想,接下来安海其它的老房子会不会也是这种命运”,此次拆迁触动了他要保护这些老房子的想法,而美术专业出身的他,想到了以图片和手绘的形式来实现。
    据许著华介绍,手绘地图不仅和普通地图一样要标明各座古厝的地理方位,而且必须在地图上体现它们与众不同的风格特色,另外安海很多古厝无资料可循,必须实地造访,加上他住在安海郊区,并非土生土长的镇上人,使“本来不简单的事情难上加难”。
    刚开始安海的街巷对他来说就像迷宫一样,走进去有可能就走不出来。为了认路,他从网上拷贝了一张安海地图,顺着地图走街串巷,每遇一处古厝,他不仅要从各个角度对进行拍摄,而且还会与主人攀谈、了解古厝的相关情况。他的足迹遍布安海镇的每个角落,哪个巷子对冲的是哪个石敢当,哪座古厝有无古井,他都铭记于心。“当时拿着地图在安海走,总免不了被人笑,毕竟安海并不大,现在我比土生土长的安海镇区同龄人更了解安海……”许著华难掩自豪。

 

专家:安海古厝群可比乌镇
    对于《安海古厝手绘地图》(局部),泉州南建筑博物馆馆长詹秋冰给予很高评价,他说,该地图将穿插建设其中的现代建筑进行弱化处理,集中展现了安海古厝建筑群体,更难能可贵的是,该图并没有将闽南古厝脸谱化,而是对各具特色的建筑形制分别体现,对于来泉州的外地游客、南建筑爱好者以及古建筑学者都具有较高的观赏、研究价值。
    他表示,安海中山南路片区保留了较完整的古镇肌理,街巷脉络清晰,闽南风格形制各异的古厝都能在这里找到,建筑集中度较高,并不亚于乌镇等江南名镇。
    詹馆长表示,要将《安海古厝手绘地图》以及各古厝速写图收藏在南建筑博物馆,最近刚好有台湾游客想了解闽南建筑,该地图便成为展示读本。

 

记者实地探访
    据可靠消息称,在安海镇新一轮旧城改造中,中山南路的很多古厝建筑群就在其改造的范围之内。在许著华带领下,记者抢在拆迁动工之前探访这些“闽南建筑的标本”。
    听月楼:民房与听月楼之间有一片空地,现在的主人养了4条狗,听到有人进来,便狂吠不止,更显得隅处角落的听月楼破败萧条。
    接官亭:是黄氏宗祠用于迎接前来探望自己宗亲的各级官员,于明朝天启六年(1626年)修建,距今有近400年。
    高长春古厝:该古厝最为精华部分在于镶嵌于大门“塌寿”上的砖雕,砖雕以“八仙过海”为形象,用浮雕手法表现,每个形象细致入微,形制上还属于罕见的“窑后雕”。
    施氏古厝:顺着长春巷往回走进入石狮巷,一处占地至少3亩地的建筑群被周围新式建筑包围、拥簇着,犹如众星拱月。这是施琅将军在安海的偏房住所,是安海镇区最大的建筑群落。

 

相关链接>>
    安海是福建四大名镇之一,位于福建省晋江市南部,与金门岛隔海相望。安海古称安平、石井,自古文风丕展播远誉,文物胜迹甲一方。现有土地面积67平方公里,辖41个行政村和5个街道居委会,人口12.1万人。安海镇历史悠久,自公元1130年建镇,至今已近880周年,是闽南文化古镇和商贸重镇。因朱松朱熹父子和郑成功在此留下深刻足迹,故有“二朱过化”“朱文郑武”之谓,安平桥、龙山寺、石井书院、星塔、忠义古庙等古迹,无不在诉说着安海历史的辉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