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3
洗个澡
穿上新衣裳
□
海峡健康导报记者
黄宝灼
我的童年是在南平山区农村度过的,人在他乡许久,故乡和童年已快慢慢淡忘,唯独端午节,却像是印在脑海中一般,也许是端午节曾给过我太多的快乐吧!
记得那时,我们的端午节并没有划龙舟、喝雄黄酒等在书上或是电视上看到的节目,我曾问过妈妈,她也说不上为什么,稍大一点才知道我们那是山区,并没有大江大河可以用来划龙舟。即使如此,端午节还是我童年中最兴奋的节日。
那时家乡的端午节虽谈不上隆重却很温馨。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妈妈用红豆和红糖做成豆沙馅,以便第二天早上包粽子,我在旁边看着,趁机偷吃几个捏成圆球的豆沙馅。那晚往往会兴奋得睡不着,但睡着之后又保证会是最甜美的一觉,因为第二天清晨睡梦中,总会有粽子的清香飘过床头……
这时候,我赶紧起床,刷牙洗脸都顾不上,冲到厨房,看这锅里的粽子,猛咽口水。妈妈告诉我粽子熟后也要等冷了才能吃,失望之余我并不死心,趁妈妈和奶奶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用削铅笔的小刀割下一个粽子溜了出去,然后再到房间用扇子扇凉了,赶紧几口吃完,生怕妈妈发觉。
等我再次回到厨房,妈妈和奶奶还在包粽子,每年端午节我们都要包很多粽子(一部分送人)。我看着一个个都是一模一样的粽子,想要一个样子特别的,就缠着奶奶给我包,奶奶被我缠不过,答应给我包个牛角粽子。奶奶边包边跟我说,在她小时候,可不敢吵着要牛角粽子,因为大人告诉她,如果端午节这天包了牛角粽子,来年梯田就会坍塌的。这种说法源于何时,已经无法考究了。粽子全部煮好后,奶奶会用一个小桶装了一些煮粽子的汤水,用瓢一点一点的泼到房子的所有柱子上,奶奶说每年端午节都要这样做,木头里就不会生白蚁。
快到中午,妈妈总是赶在12点前煮好饭,因为吃完后要到山上摘艾蒿,然后扎好插在门上。还要采一些芦叶、指甲花等花草拿回家熬成汤水给小孩子洗澡,因为是在12点(午时)左右采的,所以叫“午时草”。妈妈说端午节那天午时山上的草是最好的,小孩子洗了一年就不会生病了。这也是大人对孩子爱的一种美好愿望,小时候总是很相信,争先恐后地洗,洗完后就可以穿新衣服了(那时候一般只有过年和端午节才能买新衣服,正好一套冬衣一套夏装),所以感到特别兴奋。
插完艾蒿洗完澡,妈妈就会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红绳子,在我手腕和脚腕上扎上,然后把做好的五彩小公鸡挂在脖子上,妈妈说,这样小孩子就不会出水痘、风疹之类的病,小公鸡看到水痘长出来,就会当成黄豆啄去吃了,所以不会再长出来。往往这时候,小伙伴们也都来找我玩了,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小公鸡,比着谁的好看,谁的难看,然后把自己的粽子和别人交换着吃,大家跑着、闹着……
如今,长大成人的我,几乎年年都不在家里过端午节了,城市的端午节总感觉少了些东西,儿时承载许多欢乐的端午节似乎已离我很遥远了。在临近端午节时,很怀念童年,怀念故乡的端午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