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2
神秘的五彩线
□董小川
我怕蛇,十分怕。由此演变出,一切类似蛇形的物体,蚯蚓、毛毛虫,甚至横于路上的一段弯弯曲曲的电线,都足以让我害怕、尖叫,退避三舍。所以,从懂事时开始,端午节就成了于我而言最重要的节日,那是因为其中的一项风俗:扎五彩线避邪。
因为父母工作忙碌,小时候我常年在姥姥家住。到了端午时节,老人们包粽子、割艾蒿是必不可少的,更加有意思的是,每年五月初五一大早醒来,我的手腕、脚腕都被绑上一圈五彩丝线。
“谁系的?”“什么时候绑上的,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这些问题一直都搞不懂,问姥姥,老太太都笑一笑,只说句是用来辟邪防虫的,就不再搭腔。小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很快我就和玩伴们去顶鸡蛋、比谁的线更漂亮,把“五彩线之谜”抛诸脑后,只是每年都会被困扰一下,这个谜团就愈发显得神秘。
后来,我慢慢长大了,不记得是哪一年,姥姥告诉我,这都是在端午节的一大早,趁着我还在熟睡的时候,她和姥爷配合,替我绑的。仅此而已啊!得知了答案之后,我失望得不得了,好像看一个故事,情节很吸引人,结局平淡无奇。为什么一定要在我醒来之前绑呢?姥姥直用手点我的额头:“五月初五早上系五彩线之前,一定不能讲话,否则就不灵了。你这丫头调皮捣蛋的,话又多,哪敢等到你醒来。”
从此,我知道,五彩线可以辟邪,在端午之后的第一个下雨天剪断,让雨水冲走,那些各种可怕的虫子、蛇就会躲得远远的,不来吓唬我。于是,极度害怕这一类生物的我,就将这个日子看得无比重要,即使成年后不在亲人身边,也要提前准备,端午节一早醒来,紧闭嘴巴,郑而重之地进行“绑线”仪式。
端午节里,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北方人来说,包粽子的方式比较单一,泡好的糯米用粽叶包裹扎紧,顶多里面加粒红枣,然后放到大铁锅里蒸熟。因为糯米不易熟,还被粽叶层层包裹住,蒸满满一大锅的粽子往往得蒸上大半夜。感觉已经开锅了一个世纪那么久,姥姥还在不断添柴,糯米混合着粽叶的香气随着蒸汽往外蹿,我的口水也如黄河泛滥,怎么吞却总也吞不干净。
“姥姥,粽子熟了没有,我想吃。”我不时地扯一下姥姥的衣襟,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几次将我的无理要求拒绝后,老太太也心软了,打开锅盖,香气四溢,她挑了一个出来,拆开叶子,我拿一根筷子穿着,不顾烫嘴,连糖都不沾,就往嘴里送。又香又糯,好吃啊,可没咬几口,咦,米粒怎么是硬的,这粽子没熟,夹生的啊。“你这孩子,本来就没熟啊,谁让你嘴急来着。”姥姥笑骂。
可等到做好了,大家纷纷开动的时候,我反而提不起一点兴趣。后来无论遇到什么花样的粽子,本人一概没有兴趣,如此想想,从小到大,我只吃过那几个夹生粽子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