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3
新素食风潮:健康?环保?时尚?
福州有群素食主义者
□ 海峡健康导报记者 林喜芳
吃肉吃鱼曾经标志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有一部分人,他们主动放弃了肉类食物,成为素食主义者。新素食主义者作为一种带有浓重“城市味”的饮食文化、生活方式而日渐声势浩大,他们身上的标签往往是环保、健康和时尚。据统计,在美国有1/10人口、英国有1/6人口已经或正在考虑成为素食者,一些国家,甚至有人提倡素食要从儿童开始,避免儿童肥胖。
据报道,自2000年起每年5月,北京大学素食文化协会都会开展素食文化周。为什么这么多人开始吃素?吃素也能营养均衡吗?记者采访了福州素食者群体,吃素正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吃素是一种生活方式 杨泊宁
饭店管理者
坐在记者面前的杨泊宁个子有1米93,如果不说,实在很难把这么高大的一个男生和素食者联系在一起。“我的BMI指数在18.5,属于健康体重的范围。”他笑着说。(注:BMI指数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指数为18.5~24.9时属正常。)
泊宁很喜欢研究素食文化,在他的日志里,网摘了素食相关的很多创意广告、素食菜肴和人物故事。他介绍,人们选择素食的理由有很多,比如佛教素、健康素、环保素、伦理素等。在中国,以前最常见的是佛教素,吃素是由于不杀生的戒律。健康素是后来兴起的,是基于营养学的理由,认为素食比肉食更加健康。环保素自然认为肉食对于环境的压力更大。而伦理素,则是出于动物伦理的角度。
他介绍,素食主义者可以分为严守素食主义者、奶蛋素食主义者等,严守素食主义者即避免食用所有由动物制成的食品,如蛋、奶类、奶酪和蜂蜜;而泊宁则属于奶蛋素食主义者,也就是仍会食用部分动物制成的食品,如蛋和奶类。
生于1984年的泊宁从高中时就留学比利时,也是在那里开始接触素食主义者。2002年,他认识了一群把素食标榜叛逆和信仰的严守素食主义者。“素食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而这种健康的生活态度,为何不也尝试呢?”在逐渐转变为素食者的过程,对于从小就不是非肉不可的泊宁来说并不是特别痛苦,“欧洲饮食很丰富,特别是意大利面和西兰花汤是我的最爱,因此还是有很多选择。”他说。
泊宁告诉记者,欧洲素食风很大众化和年轻化。在比利时的很多餐馆都有专门的素食菜单部分,即使在麦当劳之类的汉堡店,也有出售素食汉堡,中间夹层为玉米等其它常见蔬菜,品种也很多;在一些大型的西餐店里,如果出现十几个客人一起就餐时,服务生就会先问:“这里有素食者吗?”就会发现有好几个人举手,而这时服务生就会将这一情况反馈给主厨。在那里,人们都很平常地看待和尊重素食者。
然而2009年底当他刚回到国内,在公共场合提到他是素食者时,在场人的眼光都唰唰地转到他身上,一大串问题噼里啪啦就来了:“你是素食者?你信佛?你为什么吃素呢……”“我现在还不想太另类,”泊宁说,“因此工作餐在外吃饭时,尽量保持低调。”他的日常饮食也正不断适应福州的地域特征,偶尔吃些贝类海鲜。
很多人经常问他吃素是否容易饿,他说:“其实不会,消耗素食所需的能量要比消耗肉食来得少些。素食者尽量要少食多餐,把一日3顿增加到5顿或7顿,每餐7分饱,餐间加餐的食物我选择酸奶、苹果、西红柿为主,日常烹饪以橄榄油为主,凉拌居多,并且注重锻炼,适当晒太阳。”
泊宁的素食观也影响着身边的人,如今他妈妈几乎和他一起吃素,一个爱吃肉的表弟为了减肥,也有意识开始吃素。“对于本身爱好吃肉的朋友,刚开始可以选择一周一天的时间吃素,慢慢地可以扩展到两天、三天,增加素食的摄入。”他说。
泊宁的理想是开一家融合中西文化的素食馆,无论在装潢设计上还是菜谱设置方面,都传递国际化素食健康理念,带来西方时尚设计感的氛围和精致的素食。
可怜小动物吃素十多年 梁汀汀
宠物美容师
由于吃素,梁汀汀在朋友圈中有“素MM”的绰号。很难想像,在决定吃素之前,她几乎不碰青菜类的,饭桌上只挑肉吃,这也是曾经让家人很头疼的问题。直到13岁那年,她去南京玩,亲戚带她去一家店里吃饭。厨房传来凄惨的叫声,她跑去一看,惊呆了:厨房里吊着一只奄奄一息的狗,随后它被放了下来。待它喘了口气又被吊起。厨师说,这样做是为了保持狗肉的鲜味,但梁汀汀却受不了,跑到大人面前号啕大哭:“我不吃了,你们放了它吧。”
从此,她决定不再吃肉。开始家人以为她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13岁的小孩就这么坚持了十多年。
“最初的时候,我并没有和健康饮食联系在一起,只是一看到肉食,就觉得小动物很可怜”汀汀说,“而家里人看到我开始吃青菜,还挺高兴的,就没留意,直到有一天发现这孩子不对劲的时候,就劝我吃点荤的,然而已经难改变我的习惯了。”
当记者问到“吃素的人是否更容易瘦”时,汀汀大叫起来:“我一点也不瘦,我还要减肥呢!”
均衡膳食提倡水果、蔬菜、碳水化合物和肉,一样都不能少。而素食明显将肉剔除出去,会不会使身体里的营养失衡呢?汀汀认为,其实每天吃肉也不见得就能保证营养全面,而素食者一定不能偏食,最好再能按着“五色食物(白、黄、红、绿、黑)”原则搭配,如“白”为白菜、包菜等,红为胡萝卜,黑为黑木耳等;并且顺应自然的生长规律,吃当季蔬菜和水果。
用梁汀汀的妈妈的话来说,其实吃素的过程有点“歪打正着”。女儿吃素的决定让她很担心,于是她下了很多功夫研究起素菜的食谱以及如何吃素才能更健康。随着营养学知识的学习和素食理念的传播,梁妈妈才发现原来素食也可以吃得更健康。这么多年,她在家时也和女儿一样吃素,而素食对她个人身体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她说,和同龄即将退休的朋友相比,她没做什么特殊护肤,但脸上几乎没有斑点;每年体检的各项指标都正常,更谈不上什么高血压之类的慢性病了。受她们影响,身边吃素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有些是夫妇俩人一起开始吃素,甚至孕妇也加大素食比例的摄入。
在人们的概念中,青菜是素食的代表,但梁妈妈告诉记者,素食的可选择范围很广,黑木耳、茄子、西红柿等都是很好的食物,但素食用油上要控制,如茄子的油要少放些,一般采用红烧的方式;食物的属性搭配也很重要,吃比较上火的榴莲,可以搭配些豆浆;吃了方便面就可以吃点水果,补充维生素。
她们的早餐则为五谷杂粮粥,现在还经常包素饺和馄饨,馅料上搭配丰富,有白菜、胡萝卜、粉丝、豆腐、芹菜等,口味不断改进,不但自己吃,还半卖半送给很多朋友。
梁汀汀现在的职业是宠物美容师,她建了一个素食的网站和素食爱好者的QQ群。在她的网站上,除了与人交流如何做素食外,还不忘向大家倡导“善待动物,保护动物”。
环保又快乐 青蛙
福建电视台制片人
素食跟环保有关系?刚开始吃素的青蛙跟大多数人一样觉得莫明其妙。2009年因为制作《素食与环保》节目,她才发现素食者才是真正的环保者。因为动物不是喝空气长大的!养一头牛所需的用水量可供一艘驱逐舰浮起。生产一斤肉所需要的水足够一个大家庭用一整个月。
有调查显示,以美国为例,如果一年少消耗10%的肉食,就可以省下12000000万吨谷类,那将喂饱6000万人,那么贫困地区的孩子就不会再挨饿了。也正是从认识到素食与环保的关系后,青蛙决定不仅要吃长素,而且要做一位严格素(不吃蛋奶)的素食者。而且还经常劝大家少吃肉或是选择每周一素。因为少吃一个汉堡就可以保护一小块热带雨林。
青蛙说,吃素并不像以前大家了解的“吃菜”。素食很丰富,除了五颜六色的蔬菜之外,还有各种豆类及豆制品,当然还有形形色色的菌类,素食的种类远远多过肉食。所以吃素后她反而吃得更丰富更营养。也因为素食她结识了许多素友,朋友们在知道她吃素后,还常常从各自家乡带来各种素土特产送给她。青蛙说,素食不仅让厨房变得干净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快乐。
“弹性素食”受青睐
在一些福建素食交流的论坛中,记者发现,除了纯素者,还“潜伏”着很多喜欢吃素或素食理念的人,他们崇尚一种新的素食方式——“弹性素食”,也就是适度的、有弹性地食用动物性食物。
从事健康管理行业的陈先生告诉记者,他目前荤素比例是2:8,而且肉类只吃白肉(鱼肉和一些家禽肉),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够帮助降低身体内的胆固醇,比红肉(四条腿的动物)有利于健康。
在接触素食朋友后,25岁的网友“木木”日常中也开始有意识地增加素食的比例。她比较推崇素食观念中的清淡饮食,选择简单的烹调方式,如凉拌、白灼、清蒸等,尽量避免高温的烹调方式,如油炸、油煎等。
“素食表现出回归自然、回归健康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返璞归真的文化理念。除了能获取天然纯净的均衡营养外,还能额外地体验到摆脱了都市的喧嚣和欲望的愉悦。我喜欢这种吃完饭没有负担的感觉。”瑜伽爱好者胡小姐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