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03
宝宝安全,你保护好了吗
□ 本报记者 王陈姗
现在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安全教育”了,小学、中学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然而,宝宝在会走路到入学前的这个年龄段,发生危险的情况也相当多,被开水烫了、从楼上摔下、与大人走散等。从小给宝宝灌输安全意识,进行安全教育,让宝宝做自己的安全大使是非常重要的。
现象
回避多预防少
“郝郝,不要动剪刀,危险。”看到3岁的儿子正在从抽屉里取出剪刀,郝郝妈妈急忙跑过来夺下这个“危险品”,并把它放到高柜子上。但是郝郝始终很好奇,终于有一天,他趁妈妈不在家,搬来凳子,尝试着爬上去取那个“明晃晃的东西”,结果凳子一歪,郝郝摔倒了……
福建华南女子学院学前教育讲师、高级育婴师吴岚葭说,生活中,家长为了防止孩子受到伤害,常常采取很多保护措施。然而,绝对安全的环境是不存在的,仅仅采取被动措施而一味回避,仍防不胜防。还有些家长甚至代劳本该孩子做的事,严格限制孩子的各种活动,剥夺孩子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反而发生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故。
她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教给孩子避免伤害的知识和方法,增强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如果家长不是单纯地阻止,而是主动交给孩子一把儿童专用剪刀,并教会其准确的使用方法,既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也防止了意外发生。
宝宝学习篇
吴岚葭建议,1岁以后就要对宝宝进行安全教育。对不同年龄儿童,应进行不同安全教育。
1-3岁孩子语言、动作明显发展,模仿性很强,自己会走动,活动范围扩大。这时,家长应教育孩子不要爬高,不要玩危险物品等。4-6岁的孩子大脑发育接近成人,能精确地认识外界事物,较好地控制行为。这时家长应训练孩子对意外事故的防范和处理能力;教孩子识别些常见的符号、标志;让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并掌握运动技能。
吴岚葭将其分为“三防一分”,在日常生活中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防止意外
告诉孩子,什么东西会给他带来伤害。譬如,当孩子要去碰开水壶时,要告诉孩子,开水会烫到他。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倒出少许开水,稍停片刻,让孩子轻轻触摸,让他有个感性认识。
孩子都喜欢登高爬低,好动与好奇常使他们在玩耍中忘了危险。家长要常提醒孩子,不去危险的地方,不做危险的动作。如不要站在窗台上,不要从阳台处向下探身等。
在室外活动时,要让孩子知道躲避汽车。不要在马路中间玩,不要在横穿马路时猛跑,尤其要告诉他车来后躲避的方式。当汽车过来时,父母不要只想着急忙抱起孩子,而最好是牵着孩子的手,避到近侧的路边,让孩子亲身体验该怎么做。
防止走失
在孩子刚学会说话时,就要告诉他家庭地址、父母的姓名、自己的名字。大一点,就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电话和单位。一般说来,3岁左右的孩子已完全可记住上述内容。当孩子在室外做游戏时,家长应在边上看护,并告诉孩子不能跟不认识的人走;即使是认识的人,在爸爸妈妈不在的情况下,也不要跟对方离开家。
防止伤人
孩子在游戏中常不知轻重,有时就会伤着对方或被对方伤害。有些家长在孩子被打之后,经常说:“他打你,你就狠狠打他!”结果孩子在下次动手打架时,可能就真的会狠狠打。要教育孩子不能动手打人等。同时,也要教孩子学会避开他人的攻击,如小朋友动手时,要挡开他、跑开,使他不能抓伤、捅伤自己。
分清鲁莽和勇敢
崇尚勇敢精神是孩子的共性。但是,孩子尚小,往往不清楚什么是勇敢,什么是鲁莽,特别是现在不少动画片,打打杀杀的镜头颇多,“英雄人物”又常常具超人能力,可以刀枪不入,可以凌空飞行……孩子理解能力差,看到这些镜头会认为是可行的而加以模仿。所以如果电视中的“英雄”做了什么勇敢之举时,要给孩子讲清幻想和现实,并告诉孩子,这些是不可以和不能够学的。
家长教育篇
寓教于游戏中
6岁之前的孩子由于理性思维正处在发育阶段,对危险的事情没有深刻的认识,他们在玩耍的过程中有时为了争夺玩具互相推拉,有时甚至会用石头、棍子等物品打人。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可通过游戏的方式将危害性告诉孩子。比如,为了让孩子明白在楼梯口打闹是很危险的,家长可以用一件旧衣服包起一些零碎物件,然后顺着楼梯口扔下去,当孩子看到那散落的东西时,他对这种危险情况也就有了感性的认识,但是不要吓唬、威吓孩子。
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则可以直接讲伤害他人的危害性及严重后果,使孩子从小有意识地避免危险。
家长千叮万嘱让自己的孩子注意安全,也不要去伤害别人,可意外总会发生。出现这种情况后千万不要回避,首先要求自己的孩子向受到伤害的孩子道歉,之后用严肃的语气询问自家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和严重后果。
选购安全玩具
记者走访福州市多家婴幼儿用品店和玩具专柜发现,“六一”儿童节将至,商家对各类儿童商品的促销活动也悄然升温。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工作人员建议,选购儿童玩具,不要只图样式新奇、价格便宜,在路边摊贩等非正规经营场所购买儿童商品,要认准“3C”、“QS”等认证标识。国家相关部门已对童车、电动玩具、塑胶玩具、金属玩具、弹射玩具、玩具娃娃等6类玩具产品实施“3C”强制性产品认证;国家对食品也实行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即“QS”管理。消费者在购买儿童玩具和食品时,要注意查看认证标识,保证消费安全。
吴岚葭指出,家长应特别注意儿童商品零件、佩饰物的牢固性、安全性,如电动玩具上的小零件、毛绒玩具上的饰物等要仔细检查,以免儿童不慎吞咽危及安全。市面上很多儿童商品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家长在选购前应多留意商品的使用说明、注意事项等标识,如有弄不明白的地方,要先咨询销售人员或专业人士,以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意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