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10
幼儿模仿更聪明
专家:父母正确引导,促进幼儿生长发育,提高幼儿认知能力
□ 本报记者 王陈姗
“哇!宝宝跟着我做出一样的表情和动作呢!”有的父母会为幼儿这样的行为感到惊喜。有的父母却对幼儿的模仿加以责怪,1岁半的贝贝在父母的卧室里提着妈妈的包包,戴着爸爸的帽子走来走去,妈妈发现后批评他乱动东西。
专家表示,模仿能力与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认知能力有很大关系,父母若加以引导,发挥他的模仿天赋,就会使幼儿更聪明。
婴儿模仿与生俱来
福建省立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王滔说,1岁左右的宝宝常常测试他与周围人的关系,当他把自己和其他人进行对比的时候,任何事情都会变成他可以模仿的对象。
他说,婴儿的模仿力一出生就有了,但其背后的含意可不只是单纯的“仿效”而已。模仿是幼儿认知能力的基础,幼儿首先模仿父母的面部表情和发音,然后是身体动作和话语的模仿。2岁后幼儿开始对成人如何使用物品有很大兴趣,比如,想学习如何用电话、电视遥控等,这些动作的模仿表明幼儿的认知能力已经有了跳跃。
好榜样成就好行为
王滔指出,也许某一天父母说了句不文明用语,过几天可能就会听见幼儿也这样说。因为语言都是通过模仿而学会的。父母是幼儿的直接模仿对象,一定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2岁-3岁的幼儿比较好动,手和眼睛能够协调动作,逐渐开始学会用词,记忆力也更强。父母如果希望幼儿能够把“谢谢”和“请”挂在嘴边,那么自己必须经常说礼貌用语才行。
一般14个月大的幼儿就能回忆起几周前或几个月前看到的行为。幼儿对待周围人的方式也是通过仿效父母学到的,还必须让幼儿亲眼看到父母的友善、慷慨和富有同情心。比如看到弱者时,妈妈可以说:“宝贝,他很可怜,我们一起帮助他吧!”
幼儿父母相互模仿
幼儿一岁半后倾向于改变自己的行为去迎合周围其他人的行为。这时候与幼儿一对一的游戏方式使他们有更多模仿机会。王滔举例:“比如,幼儿喜欢和旁边的一个小朋友玩,而不是一群幼儿一起玩。”
当幼儿模仿别人好的行为时,如果父母都以微笑和赞扬的话反馈,幼儿会因为得到鼓励而继续努力做得更好。父母和幼儿一起唱歌、游戏,这时父母和宝宝之间可以相互模仿。模仿是表扬和认可幼儿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当父母模仿幼儿的时候,他会感到自己得到了尊重和认可。父母应该先懂得幼儿的想法,然后告诉他,原来你想的是这个,我觉得可以这样做喔!先理解幼儿的心,再激发他的创意,定能增加他的模仿力。
通过模仿逐渐独立
鼓励幼儿模仿可以帮助幼儿独立。幼儿每天模仿父母刷牙和穿衣而逐渐学会这些技能,一旦他意识到“我能自己做!”他就逐渐独立了。这时,父母需要提供一些物品充分满足幼儿“自己做”的愿望。比如,专用的碗、幼儿自己可以倒水的杯子、能够自己在水池洗手的小凳子等。
“模仿不是单纯的教,而是看幼儿想要学什么,与他共同创造、引导他学习;模仿应是先一起做,让幼儿熟练,如果他做错了再纠正。”王滔说,“父母一定要先示范,如果要求幼儿收拾玩具,不如先陪他一步一步来,让幼儿跟着你做。”
他提醒,有时幼儿模仿会超出自己能力,父母要警惕安全问题。如果不存在危险因素,就等幼儿要求帮助时再帮他。
不会模仿小心自闭
王滔说,15个月大的幼儿是否已经有模仿他人的最初尝试,常常被看作是发育正常的标志。研究发现,自闭的幼儿和神经系统紊乱的幼儿都存在模仿他人障碍。所以,一旦幼儿到了18个月至24个月的时候,还没有以下行为:1.模仿大人的动作或模仿大人使用物品,如电话等;2.跟随大人的眼神,比如,当妈妈往一个纸筒里看的时候,宝宝是否也想看;3.玩过家家游戏,那么就必须找儿科医生诊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