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学院原院长杜建
饮食起居运动
走出养生误区
专家简介>>
杜建
福建中医学院原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内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中医中药治疗肿瘤作用的研究,应用中药和菌类调节免疫,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
□ 本报记者
林锦旺
65期03版
福建中医学院原院长杜建宣讲的题目是《脏腑相关与中医养生保健》,“五脏是相互制约的,它们之间关系失去平衡,人生病的风险就变大。所以,人要保持健康状态,五脏必须平衡,要达到这个目的,归结起来养生保健最重要的是三个方面:社会养生保健、自然养生保健和自我养生保健”。他说,具体分为起居、饮食、运动等,但不少人存在误区。
早睡早起不一定是好习惯
记者:很多人认为早睡早起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您认为呢?
杜建:这个习惯不全正确,要判断起居是否合理,必须和季节相互适应,不是每个季节都适合早睡早起的。春天,大地复苏,阳气逐渐旺盛起来,需要晚睡早起;夏季是阳气最旺的季节,应增加室外活动,多晒太阳,需要比春天时稍微晚睡一会和早起一点;到了秋天,稻田成熟,是一个收成的季节,农民将稻谷收回家藏起来,阴气逐渐加重,需要养阴,必须早睡早起;冬季是收藏的季节,万物贮存粮食过冬,因此需要早睡晚起,等太阳出来再起床。
盲目吃“补药”不可取
记者:近年来含有人参、冬虫夏草等“补药”的保健品卖得很火,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杜建:这是近年来人们在药膳食疗方面存在的最大误区,很多人认为无论什么人,吃补药都是一件好事,于是就出现诸如小孩子吃人参炖鸡汤、考生吃各种补药制品等现象,中医讲究平衡,这些行为正好与之相反,不但没有任何效果,反而有可能因为补益过度而致病。
记者:难道说补药就毫无用处了吗?它适合哪些人用?
杜建:只有体质较虚的人才需要补药,目前有调查显示,我国体质真正算虚的人不多,主要存在于产后妇女、身患各种疾病的老年人等人群,他们才真正需要提高免疫力。一般民众无需补药,需要平衡饮食即可。
记者:补药有哪些呢?
杜建:人参、冬虫夏草、六味地黄丸、甲鱼等,凡是偏向药物的食品都算补药。
记者:怎么正确进行食疗呢?
杜建:最好是选择那些药食同源的中药,比如绿豆、花生、莲子等。
记者:你在演讲中说到食物的酸甜苦辣咸各对应心肝脾肺肾五脏,是否可以缺什么就补什么呢,比如肾脏有毛病就吃盐?
杜建:这是完全错误的,五味对应五脏的意思是,酸容易入心,甜容易入肝,苦容易入脾,以此类推,——也就是说,味道要刚好,不足则伤到各自脏器,过度又增加脏器负担,当脏器损伤时,再怎么好的味道也难有作为。
不同体质选择不同运动
记者: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人都选择西方的运动健身形式,比如跑步、游泳等,近年社会上刮起“养生热”,越来越多的人练起八段锦、易经筋等传统中医健身方式,您是如何看待这种一刀切的现象的?
杜建:这又是运动养生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主要原因还在于人们不懂得体质与运动之间的联系,不同体质的人应该选择不同的运动,同样的人在不同时间也应选择不同的运动。一些体质较虚、心脏有问题的人不适合跑步、游泳等剧烈运动,他们就应当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慢运动。一些人白天工作很辛苦,回家已经很疲劳,这时跑步是不恰当的,最合适的是打坐等静止运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