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眠练练“催眠养生功”
京城中医名家现场催眠使80%听众进入梦乡
□ 本报记者 林锦旺
文/图
65期02版
专家简介>>
汪卫东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日本早稻田大学人间综合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国际传统与现代睡眠医学会会长、中国催眠心理治疗首席专家
5月9日,在福建大剧院会场中,关于“失眠”的专题讲座正在进行,主讲人——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汪卫东教授对全场听众展示了一套“催眠养生功”,20分钟后80%听众纷纷进入梦乡。他指出,人之所以会失眠,是因为一直担心自己会失眠,一旦“担心”消除就无所谓失眠了。
现场实验
听众不知不觉睡着了
汪卫东教授教听众做3个小实验,目的是体验放松和紧张的不同感觉和判断自己是否适合用这种方法助眠。
第一个实验,双腿松弛并拢,双手掌心向下置于左右膝上,双眼闭合,将双手以同样速度徐徐抬起,一会后睁开眼睛,双手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者,表明可自我改善睡眠。
第二个实验,双手平行,掌心相对,徐徐合掌,当掌心要快接触时,便又徐徐向反方向移动,掌心越靠近说明越紧张,掌心距离越远感觉越轻松。
第三个实验,握紧拳头,然后一点点松开,直至手掌完全摊开,这时又突然握紧拳头,然后松开,互相交替。对握紧与松开感觉不同者,说明可自我改善睡眠。
“催眠术”的要领就是需要两个人合作,被催眠者严格按催眠者所说操作。“这里我先充当催眠者,你们一起当被睡眠者,方法掌握之后,你们回家可以自己做”,他说。
在他的“指挥”下,听众按步骤操作:
类同第一个实验,双腿并拢,双手放在膝上,双眼闭起来,确定放松状态后做5次深呼吸。深呼吸后,感觉身体像一堆棉花一样柔软为宜。
接着额部放松,然后眼皮放松,接下来要“放松”的部位依次为:整个面部、颈部、胸部、腹部、两大腿外侧、双膝盖、两小腿前侧、脚腕、双腿、脚底板、脚跟、两小腿后侧、两大腿后侧、臀部、腰部、整个胯部、整个大腿等。
每个部位放松时,催眠者都需要重复念两遍,第二遍比第一遍长音,然后用“现在你会感觉呼吸越来越慢,甚至越来越困难,你的身体像沙一样放松,外界一切干扰对你没有任何作用”进行引导。所有部位轮一遍大概需要20分钟。
就在汪卫东教授指挥“脚跟放松”时,坐在记者旁边的福建中医学院中医系一名女生将头一侧,睡了过去,等她醒过来时,她告诉记者,自己什么时候睡着的都不知道。不少听众和她一样不知不觉就进入梦乡。
门诊治疗
失眠者大多在诊室深睡
汪卫东教授告诉记者,这个方法治愈了不少顽固的失眠者。有一次,一位60多岁的老人家来到刘教授诊室,说自己每天晚上失眠,总是觉得睡眠很浅,时常在凌晨4点左右醒来后就再也睡不着,连安眠药有时都失去作用。刘教授让老人家放松下来后,开始使用“催眠养生功”,15分钟以后,老人家发出鼾声。
类似这位老人家的案例比比皆是,来到他诊室寻求助眠的失眠者大多得到了帮助,并将这个方法学回家,只要发现睡眠不好时使用。
原因探究
消除暗示缓解失眠
“催眠养生功”为什么对大部分失眠者行之有效呢?刘教授解释,很多人觉得一晚上失眠,其实已经把自己设置为“失眠者”,于是会产生相应的“失眠者当然会失眠”的心理暗示。
比如有人发现自己睡眠很浅,连掉一根针都能察觉,其实是自己觉得睡眠很浅导致;比如有人发现自己每天晚上做梦,是否具有中医所说的“多梦症”,其实每天做梦是很正常,不做梦反而说明脑子有问题,有些人甚至还会用3天时间来完成一个完整的梦,做梦并非失眠的表现,每晚一直做梦才是;又比如不少老年人会早醒(凌晨2点至4点之间),而且醒过来再也无法入睡,其实是因为担心自己再也睡不着引起的。
失眠归根结底还是过于紧张,产生心理暗示,“我很可能失眠”,结果当然以失眠收场,如果消除这一层顾虑,失眠也就自然缓解了。
链接>>
非药物疗法
防治失眠
光疗
可促进分泌褪黑素,还能调节人体昼夜节律起搏器,可用于治疗睡眠时相延迟或提前综合征,使睡眠—觉醒节律同步化、正常化。
放松练习
夜间预期性焦虑是造成失眠的重要原因之一,放松练习以减少精神和躯体的紧张来缓解失眠,如瑜珈、气功等
心理疏导
失眠症心理治疗以教育式心理治疗为主,并往往与心理咨询同时进行;
也有配合较长时间的生物反馈治疗的主张,主要适用于以情绪因素为主的疾病,
如神经衰弱、癔病、心因性抑郁症和焦虑状态等。
饮食调节
晚饭不要吃得过饱,睡前喝点牛奶或者食醋加白开水,多吃含纤维的水果和蔬菜,如玉米、桃子、苹果、笋干、芹菜、藕等,有利于清肠。小肠和心相表里,肠清心火则不旺。也可补肾阴的龟、鳖等,
以达滋阴降火、水火相济、心肾交通的目的。夜餐可给予远志枣仁粥, 此粥有宁心安神、健脑益智之功效,
可治老年人血虚所致的惊悸、失眠、健忘等症。
体育锻炼
参加适度的体能锻练,
如跑步、游泳、爬山、球类运动、旅游等, 也可以参加适度的劳动。锻炼有利于阴阳气血平衡, 消耗过多的能量可促使大脑休息,
有助于晚上的入睡。同时转移了患者的注意力, 使其更快地摆脱烦恼。锻炼的同时把患者白天安排得满满当当, 做到满负荷工作或学习,
疲累一天后便于晚上入睡, 做到驰张有度, 形成合理的人体生物钟。
摘自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教授黄俊山《失眠防治的KY3H健康保障服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