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躺“易经凳” 蹲蹲墙
站站桩
太极结合中医练“椎”
□ 本报记者 林锦旺
文/图
60
从福建中医学院网上浏览鄢行辉的简历,记者推测,他的年纪应该超过50岁。见面时,鄢行辉说自己40出头,但记者观察,他不过30岁模样。
谈及
“武术家”身份,鄢行辉说:“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中医系统传统保健运动会太极项目的金牌已经不下20枚,不过都已是过去时,后来我一直尝试将太极与中医结合起来,创造独特的养生方法,目前正在申请‘易经凳’、‘五行能量刮板’等发明的国家专利。”
“易经凳”是一把长方形的凳子,坐在上面对人体脊椎有保健作用。除此之外,鄢行辉个人的养生“秘笈”还包括蹲墙、站桩等等。
“易经凳”:易筋
鄢行辉介绍,“易经凳”不是用来坐的,而是用来躺的。按照凳面超过人体上身长度的原则,不同长度的“易经凳”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其宽度相应地要超过身体的肩宽,其高度要超过膝盖到脚底之间的长度。
“易经凳”的摆放也是有讲究的,它较短的边沿要与墙面接合,而且要求墙的外沿正好与凳宽的居中线吻合,凳宽一半与墙面接触,一半露在墙外。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躺者右腿可以自然垂下,垂直地面。而躺者的左腿则垂直于凳面尽量贴在墙上,上身则平躺于凳子上。
“如果颈椎或者腰椎有问题的人,他(她)的右腿下垂会有困难,悬在半空中,这时要配合我特制的沙包系在右腿上,一点一点将右腿拉下来。”鄢行辉说。
据悉,鄢行辉正在绘制多功能“易经凳”的草图,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获批后即投入生产,将在市面上出售,预计每张凳子根据功能的不同价格在500—1500元之间。
蹲墙:易骨
“改善脊柱椎体偏斜,蹲墙是较为简便的方法,蹲墙不是蹲在墙上,而是站在墙面前蹲下来的意思。”
在采访过程中,鄢行辉为记者展示“蹲墙”过程:选择一块突出来与脸同宽的墙面,双脚并拢,脚尖对准墙沿,身体直立,与墙面保持约2cm的距离,双臂向后展开,双膝并拢缓缓下蹲直至臀部接触脚后跟。
鄢行辉强调,在下蹲过程中,鼻尖、嘴唇、颈椎、双脚等部位均不能向左右移动,最好的办法是在墙面上画一条中轴线,各部位对准中轴线下落即可。
他提醒,蹲墙的时间并没有特别要求,只要有空就可以,连续重复5到10下为宜,刚吃完饭最好不要练蹲墙,练功后一小时内禁止洗冷水澡,出汗后尽量避风。
站桩:易气
鄢行辉又为记者表演“站桩”功,名为“站桩”,实则只是站在地板上,只见他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呈抱球状,目视前方,一动不动,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他告诉记者,他经常晚上11-1点时起来“站桩”,有时一站就是半小时到一小时。之所以选择这个时段,这一时刻本是阳气发动万物滋生之时,中医气机升降沉浮理论认为:人身之气机,日日俱从子时生发。
他介绍,
“站桩”不需要用特别的呼吸方法,只要自然呼吸即可,初学者每天站立5分钟到10分钟之间即可,就可达到“一站通经穴,一抱健康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