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便秘 2岁幼女竟患痔疮
专家提醒:痔疮发病低龄化,从小就要预防
□ 本报记者 王陈姗 通讯员 陈媛媛
41期 03版
2岁的玲玲从十月份开始有便秘的现象,而且大便干硬。妈妈以为孩子上火,加上入秋干燥,只是让她多喝水。可是玲玲觉得开水没味道不好喝,每次都只是抿一小口就跑走了,妈妈也没办法。前段时间,玲玲排便时开始哭闹喊痛,还有便血现象,最严重的一次血还往下滴,这可把一家人给吓坏了,赶紧带她到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就诊,儿科医师听了玲玲妈妈的讲述,建议到痔疮科检查。经痔疮科副主任医师熊南江检查确诊,玲玲居然长了内痔。玲玲的父母不解,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得了痔疮?
据熊医师介绍,日前因痔疮到门诊就医的儿童为数不少,其中年龄最小的才20天。“最多的时候一周有五六个,如果平均的话一周也有一两个。以前几乎没有这样的病例,这一两年来陆续接诊了很多。”记者从福州儿童医院、省协和医院、福建省人民医院、福建省直机关医院相关科室了解到,偶有患痔疮的低龄儿童,但并不常见。大部分是因排便时间过长,排便过于用力所致。熊医师表示,低龄痔疮患儿目前虽是少数,但发病率有低龄化趋势,家长须重视。
“20天大的婴儿也会得痔疮?”记者感到诧异。熊医师说:“有的家长给婴儿喝配方奶,配方奶中的酪蛋白较多,含糖量较少。酪蛋白遇酸凝成硬块,不易消化,致使大便过硬而发生便秘。那个家长给孩子调的奶太浓了,她孩子刚好又不爱喝水,长期排便困难加上其它因素就导致了痔疮。”
她指出,如今很多孩子饮食结构不合理,不爱吃蔬菜,喜欢吃膨化食品、甜食等口味重的食物,致使肠内有害菌增加,肠内腐败严重,肠道刺激减少,反射性蠕动减弱造成便秘。“以前的小孩哪里有这么多膨化食品吃,我认为这是导致近年出现低龄痔疮患儿增多的原因之一。”她说,除了不良的饮食习惯,有些小孩贪玩,不及时排便。大便到了肛门口又憋回去,久而久之,便意受到抑制,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过多水分被吸收,大便变得干结,结果不易排出。
熊医师建议,对4个月大的婴儿可以添加一些菜泥、果泥。如果宝宝是母乳喂养,建议母亲不要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要有合理的饮食结构,不能偏食,尽量不吃或少吃刺激性食物,要以新鲜蔬菜和水果为主,如菠菜、韭菜、黄花菜、茭白、以及苹果、桃、梨、香蕉、瓜类等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可增加胃肠蠕动、润肠通便。另外对痔疮有预防作用的食物还有赤小豆、芝麻、猪大肠、羊大肠、鳖肉、胡桃肉、竹笋、地瓜、蜂蜜等食品。
除了合理饮食,还要让孩子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并且缩短排便时间。熊医师说,家长要注意保持儿童肛门周围清洁,排便后或临睡前用温水清洗肛门,以改善肛门血液循环,可使痔疮自愈或减轻。
熊医师表示,小儿有长期的便秘情况才容易形成痔疮。如果小儿有便血现象,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了解是痔疮、肛裂或肿瘤引起的便血,然后由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