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学院副教授易红梅
融中华养生术 自创运动瑜伽
9月开学开始成为该院正式科目
列入针推系美容专业必修课
2008年9月11日 02版
□ 本报记者 黄海 文/图
今年9月新学期,福建中医学院针推系美容专业新入学新生,将要修读一门名为《运动瑜伽美容学》科目。这是该学院全国独有的正式教材项目。
运动瑜伽,就是在瑜伽练习中融入中医养生法。它的创始人,就是福建中医学院副教授易红梅。
易红梅介绍说,20多年来,她一直在研究中医养生法与瑜伽练习之间的相融。2006年,她将这个理念融入福建中医学院体育部的太极课程和健美操课程中。
2007年11月,她将研究结果形成教材,开始在针推系美容专业教学中开设运动瑜伽美容课程,经不断研究改进,现已成为正式教材项目。
她介绍,瑜伽的功法与佛教、道教的禅法基本一致,其修炼中的“梵”意景也与佛教、道教的“入定”和“顿悟”相通,尤其是它的一些理论和功法同我国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等中医理论有惊人的相似。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瑜伽相比,其历史更为悠久,
文化底蕴更丰厚,将瑜伽的功法与我国的传统养生文化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健身会有极好的功效。
这个创新的灵感来源哪里呢?易红梅介绍,20多年前她在江西师范大学就读时,当时大学里有位叫胡克的教授,既教中医也教瑜伽进行疗伤。一次健身运动受伤后,她在练习的过程中才发现着两者有共同点,于是就一直在深入研究如何将这两者融合。
目前,学习这项新健身方法的校内外师生已达千人以上。
该院针推系针灸美容专业陈友义主任医师说,该项目属于自然疗法中的运动疗法。它将形体健美与养生保健很好结合,对不同个体如体质虚的人、需要减肥的人,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锻炼。
陈友义主任医师谈到该项目前景时说,该项目符合治未病的理念,因其适宜的人群多,今后将成为健身的主流。
易红梅发表的关于将传统的中医养生法融入瑜伽练习的文章,得到中华中医药学会的认可。
据介绍,国务院原副总理吴仪也十分重视这个课题,还邀请易红梅前往广州参加治未病中医相关会议。
中医养生法+瑜伽体位法
功效:调整人体 阴阳平衡
瑜伽体位法练习亦讲究动静结合,刚柔相济,阴阳互补,从而起畅通气血,舒展经络的功效。其动作特点,呈左右对称、两手相合,这也符合中医阴阳平衡理论。
刚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针推系美容专业的郑娟,现为省二人民医院医生,在校时就师从易红梅副教授。
她说,瑜伽体位法和我国的传统健身都有阴阳平衡左右对称的动作。如瑜伽中的三角式和中医中的五劳七伤往后瞧式均有左右对称的动作。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练习瑜伽中的三角式强调大小腿及腰侧肌肉韧带的练习,而中医中的五劳七伤往后瞧式注重抗疲劳和情志的调节。
易红梅指出,人体多存在的阴阳失调现象。通常情况下,如果这种失调不甚严重,通过休息便可恢复平衡;但如不能主动地自我克制和调节,这种失调会日益加剧导致精神或肌体的病患。只要结合中医养生法与瑜伽练习,就能更好达到阴阳平衡,保持机体最佳健康状态。
八段锦+瑜伽伸展
中华导引术+瑜伽冥想法
功效:注重调息 气行血行
瑜伽认为人体内有3条经脉、7个能量中心(七轮
)、五气。瑜伽认为七轮分别控制着身体的某个特殊部位和某些内分泌腺体。这与传统中医的经络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处。经络学说不仅是针灸美容、气功美容、刮痧、拔火罐、按摩、推拿等美容项目的理论基础,也是瑜伽美容的理论基础。
瑜伽注重肌肉群的感受,主要肌肉的牵、拉及伸展。而我国的传统健身“八段锦”中两手托天理三焦这个动作也讲究肌肉牵拉,但更注重用深长的呼吸来达到调息的效果。
瑜伽冥想时,如莲花式中“”两手大拇指与食指相交正好与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络循环相吻合。但在练习过程中许多人只重形式而不知调息。
易红梅指出,瑜伽冥想时要融入中华导引术,即“以意领气、气行血行”。通过经络能沟通内脏与体表,联络上下,将人体各部的器官、组织连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正师从易红梅副教授练习的福建中医学院中医系大四学生胡颖峰,以前也学过瑜伽,但只学习到动作却不知调息,后来瑜伽练习融入中华导引术后,才真正感受到健身的益处,以前她的便秘在练习一段新健身法后就好了。
中医腹部呼吸法+瑜伽挤压脏腑
功效:强化身体
镇静心灵
瑜伽体位法意为在某一个舒适的动作或姿势上维持一段时间。藉由一些扭转弯曲伸展的静态动作,及动作间的止息时间,刺激腺体、按摩内脏,可松弛神经、伸展肌肉。古时瑜伽行者,观察动物,模仿一些对人体有益的动作(如蛇式、兔式)发展而成。还有一些体位法是瑜伽行者自行体验创造出来的体位法(如肩立式、扭转式)。而这些体位法的练习理念又与中国气功“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一致。
瑜伽的诸多体位法练习可起强肾固腰效果,均以脊柱为中心进行练习的。通过对脏腑的牵拉、伸展、挤压、拧转等姿势来达到对全身的按摩和血液的供给。但现代瑜伽位法练习中前屈式,许多人更注重膝盖后的肌肉群的感受,讲究吸气,却不重视呼气。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人体骨骼的支撑、运动强度和耐久力的维持,主要决定于肾。达到缓解疲劳促进全身血液供给之目的。如传统健身“八段锦”中两手攀足固肾腰这个动作讲究内敛,注重用腹部深长的呼吸来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达到身心健康。
因此,瑜伽在做挤压脏腑时要融入中医腹部呼吸法,才能达到强化身体、镇静心灵的功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