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的过客——怀旧系列之十二
(2010-12-15 08:08:06)
标签:
洛阳城古筝古琴高山流水海马乐器音乐文化 |
分类: 情感独白 |
哥哥去西安出差,带回不少工艺品,有两样最讨人喜欢,陶埙和剪纸。两只陶埙,一大一小,在我手里它们都只是泥罐罐,可在哥哥手中,却奏出了和谐的曲子。忽然想起了海马,那个跟我同岁的洛阳男孩,在电话的另一端为我吹陶埙,弹古琴,那声音悠远,恬静,如山涧的溪水,久久奔流……
20岁那年,原本应该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校园爱情,只因为对方不是回族,我忍痛将爱情的萌芽扼杀在摇篮中。从此,我闭门谢客,将所有的闲暇时间用来上网,在我的字典里,网络与爱情无关。
我用半年的时间做网页,在各种环保网站上游荡,不仅仅是Ctrl C+ Ctrl V,也融入了一个20岁青年的社会责任。我和我的伙伴们策划并成功举办了很多次公益活动,精心绘制了好多张校园招贴的宣传画,当然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丢了好几个我自己做的义务收旧电池的箱子,还和要好的同学为活动大吵了几次……直到一天我累了,很想找人说说话。就这样,我去了洛阳城,在那里认识了海马。
海马是那种如果不上网就一定拔掉电话线专心练琴的人,他在网上的活动范围只局限于古琴和民乐,然而,我们阴差阳错的相识,交谈从民乐开始,在他看来环保和民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话讲,我虽然自学过电子琴,简单的口琴,拥有一只竖笛外,也自信有着不错的欣赏能力,但对乐器很是发憷。他一再的给我讲古琴和古筝的区别,我还是不能分的特别清楚,后来跟着他一起去渔樵问答(古琴论坛),渐渐有了些悟性。据说他就是在那里结交了几个隐居的古琴高人,一个在台湾,一个在上海,为了当面和他们切磋技艺,他背起行囊,展转游历于大半个中国。
如果说生活总是很现实,那网络总是有些超乎现实。海马在洛阳的一家研究所工作,他的工作索然无味,跟音乐没有丝毫的联系。学民乐的他,是个古琴爱好者,他用业余时间练琴,拜师,学艺。听说他的房间里所有的家具都是古色古香的。他随手可以触及的地方都可以找到他心爱的乐器:古琴、古筝、琵琶、二胡、笛子、小提琴、吉他、口琴……具体有多少我也没有问过。不过他曾在一次电话里为我至少演奏了6种以上的乐器,技艺娴熟,让在场的宿舍姐妹无不拍手称快,赞不绝口。如果他的房间里没有电脑、电话、电视和空调,我更觉得他像个隐士,一个生活在现代大都市里的人,屋里弥漫着檀香,衣袖翩翩的海马如行云流水般的拨动琴弦,营造了难得的世外桃源。
海马的女朋友是学西洋乐的,他和她真的是东西文化的完美结合。他在一次游历的旅途中结实女友,而后就展开的疯狂的追击,有心人天不负,最终以幸福的形式告一段落。海马说追女孩子他追的很辛苦,但追上以后的他很幸福。每次他都是用毛笔的小楷字给女朋友写信的,让女朋友也体会到了一般人享受不到的浪漫。海马有个心愿,协同爱人,带上乐器,隐居起来,过桃花园记那样的日子。听海马讲关于他的故事,我从来都觉得那只是故事,远方的网络故事,美好的情节让人听后像是咀嚼了夏日的青橄榄,微涩,却透着甘甜,那味道让人遥不可及,却容易让人对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
直到一个深夜,午夜凶铃响起,海马出现在我生活的城市中。第二天,我正在操场的看台上填着“赛场健儿逞英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文字游戏,旁边的人捅了捅我,说下面有个男生等我。远远的看到他一身的牛仔,难以让人跟隐士联想在一起,但直觉让我确信他就是那个电话中抚琴的年轻人。他先从洛阳动身去西安看女友,因为回家的票不好买,他从西安折到石家庄,再返回洛阳。只半个上午的时间,我带他去了附近的几家乐器行,每到一个地方他就一定要去乐器商店走走。别小看这随意的走走,往往他都会相中一些好乐器,相中归相中,也不是都能带走的,但总可以轻轻的拿起来,静静的弹上一曲吧。在一家店里,他刚拿起一只二胡,老板就跟了过来,那架势就跟伯乐遇到伯乐似的,我们都劝他来上一曲,海马兴致一来,一曲高山流水顺着琴弦飘荡在午后的空气中,带给人回味无穷的舒心和清澈。
同样生活在现代化的都市中,与海马的相识,给我很多的启示,海马的一切似乎都和现代年轻人格格不入,而和海马同龄的我却认为他达到的是一种超凡的境界,面对纷繁的世界,他从不会乱了阵脚,尽管也有朋友说他落伍,但他还是以他自己的方式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在万变的网络中。
因为海马,洛阳一直给我很幽静的感觉,尽管那里的嵩山默默地迎接着八方来客,而海马永远是静静陶醉在民乐当中。
webbird
2003/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