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生活的N个片段——早点

标签:
胡同杂谈 |
分类: 胡同记事 |
http://s3/bmiddle/5cdab109g977f7111fc12&690
每天清晨,隐约听到窗外有人走过,我模糊的意识到天快亮了。6点,我的闹钟准时响,不管它,我继续睡,它也不管我,继续响,直到我肯爬起来按下键盘,手机的连续闹响功能才结束它的任务。磨磨蹭蹭,到7点才能收拾完毕,有时还挺舍不得离开我这两间小平房,东看看西瞧瞧的,生怕忘带了东西,这事儿可难说,曾忘了带钥匙进不了办公室的门,白到那么早:b。走出大杂院,走进小胡同,会换一种心情。胡同里四通八达的,只要我愿意,沿着胡同可以有很多条路走到车站,而我选择那条有派出所的胡同,到不是因为那里的治安好,也不是因为那附近年轻英俊的军官多,而是因为那里通往钟鼓楼。
悠哉悠哉十分钟,视线一下子开阔起来,钟楼到了。北边的空地上很多晨练的老人要么做第n套广播体操,要么来点功夫,胡同游的新时代“祥子”们零零散散的出现,两边并不宽阔的路上有匆忙赶路的行人,也有跟我一样不着急不着慌的人。要知道,起初我怕迟到,总是6点50分从家出发去车站,到单位还不到8点,只能多走几步去民大的餐厅里吃早点。大学餐厅里的早餐总是很少的人去吃,估计早起的学生不多,多是在宿舍凑合了,以前我也这样。以后逐渐晚走几分钟,直到最晚一次7点半出发,走到鼓楼前一站,出门就遇上车,但万万预料不到的是,堵车,只鼓楼那么一段小小的拐弯,走路不过5分钟,电车却要挪半个多小时。早点吃不上不说,到单位肯定会迟到。以后我改了路线,改走到鼓楼附近吃早点,这样有堵车的时间,我又锻炼了身体,又吃到了隆福寺的美食。
早先我并不知道钟鼓楼分别是钟楼和鼓楼,如今对钟鼓楼却有着说不尽的欢喜。某个周末的清晨我和母亲在胡同里漫无目的的游荡,无意间在钟楼下发现了间清真的早点铺子,我们进去一人来碗豆腐脑,再来个油饼,香啊!~母亲说好多年没喝到这么地道的豆腐脑了,你可以经常来。于是,我改变早餐四处游击的状态,每天都来这家小店吃早点。隆福寺的绿豆煎饼和胡萝卜包子还有民大餐厅热腾腾的小米粥统统被我抛在了一边,每天我只惦记钟楼下这家小铺的豆腐脑,可惜母亲回家了,不然我天天请她吃。也许以前不曾留心,最近经常会在报纸杂志上看到有美食家瞄上钟鼓楼附近的美味,哪怕只为一碗豆汁,也有人不怕远从南城过来喝,说是这的地道。呵呵,这么一想,我得多知足啊。吃完早点,绕过钟楼,每每都有一种冲动,我踩在首都的中轴线上呢,再抬楼看看这见证沧桑巨变的钟楼,心里有说不出的幸福。步行10分钟,吃早点5分钟,再走到站台最多5分钟。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webbird
2004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