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股论道:怎样用成交量判断多空头
当前市场走势若要出现翻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量化的几个指标:
1、首先看是否有地量出现。常言道"地量见地价"。
2、但仅以此并不能使股指翻转向上,沪深两个市场成交总和必须达到2500亿之上,而且必须连续3天以上保持2500亿以上交投活跃的成交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说明市场人气重新活跃,场外增量资金开始介入股市,市场机会开始增多。
3、在有成交量放出的前提下,还需要有号召力的至少两个以上的板块热点轮番活跃市场,每个板块至少有一个颇具潜力和影响力的头羊股引领。
4、两周周线收盘收于5周线上。
以上是针对大盘的关于成交量的一点使用技巧介绍。个股也大同小异,也需要有成交量的征兆。若要掌握抄底逃顶的技巧,必须关注成交量的变化特征。
观点与操作:
1.需要重新认识新三板:证监会公布了下半年100家左右的上市IPO计划,我们上周五从二级市场存量博弈的角度做了简单分析,今天再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谈。
我们知道目前在审企业超过600家,并且已经开始接受新申报企业。即便这600多家企业中间被否部分,留下的数量仍然不会小。目前的规定,拟上市公司每年是要向证监会上报年报的,也就是说除了这准备上市的100家外,其余的到明年上半年都需要重新申报2014年年报,到时候恐怕很多企业都会原形毕露。其实如果二级市场不出现全面回暖,消化这剩余的几百家企业,至少需要两到三年时间。而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的最新表态是争取2015年年底开始正式实施注册制。这里就存在着一个直接矛盾,现在的存量几百家三年内都无法消化,又怎么可能2015年年底争取实施注册制,敞开新股供应?
于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分流渠道出现了,即新三板。2013年5月,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曾对记者表示,未来新三板将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石,新三板的规模将超过主板,也将分流等待在主板IPO的企业排队队伍。后来6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把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至全国”。从管理层的态度看,是支持通过新三板的过度来分流部分IPO压力的,当然,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即“介绍入市”。新三板挂牌的公司已经通过了证监会核准成为公众公司,这些公司只要不公开发行,就可以直接向沪深交易所提出上市的申请,不再需要证监会的审核。这正是成熟市场的“介绍上市”模式。此举意味着今后除了公开发行并上市,企业取得上市公司地位将拥有一条更市场化的路径。介绍入市的政策构想从去年年初就已经提出,只是截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显进展。不过我们认为考虑到现在巨大的IPO扩容压力,新三板介绍入市政策可能将加速推进,以吸引排队的企业转投新三板,缓解二级市场压力。与此同时,新三板制度建设也在同步提速,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证券交易和登记结算系统19日成功切换上线,市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交易结算制度进一步优化。当天新交易结算系统整体运行平稳,挂牌公司股票、两网及退市公司股票的申报和回报处理、行情接收和揭示等业务开展顺利。主办券商交易系统运行正常,投资者通过网上交易、现场自助等方式正常参与挂牌公司股票、两网及退市公司股票买卖。
需要审视新三板的作用和意义,对于二级市场而言,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新三板概念股可能成为一个阶段热点,当然,其爆发需要某个标志性事件的出现,从绝对位置看,新三板概念潜伏策略是适合的。
2.有板有眼:
**博弈方向:反弹持续中,保持高仓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