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印度撞了一下腰
(2009-09-28 14:07:24)
标签:
语言博物馆爸爸长处家长会印度中国育儿 |
分类: 杂谈 |
看了Raven的博客《中国和印度孩子的语言教育》,本来模糊的有关印度的印象瞬时间清晰起来。猛烈地闪出了与印度相关的几个镜头:
- 镜头一:宾德拉击败了中国选手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了印度第一面个人项目金牌;
- 镜头二: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印度总理辛格参加G8集团峰会;
- 镜头三:印度开始探月计划;
- 镜头四:印度电影《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获得奥斯卡金像奖;
- 镜头五:铁蛋家长会印度爸爸是与会家长中的唯一男性角色。
Raven博文主要阐述是学好英语不能忘本,要ABC把中华民族语言传统传承下去,像印度移民以牺牲民族语言为代价赢得的语言优势不值得效仿和提倡。
我丝毫不否认Raven的观点,但我查了一下资料,印度是个民族、宗教众多、文化各异的国家,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人种、宗教、语言博物馆”。印度的语言异常繁杂,宪法承认的语言有10多种,登记注册的达1600多种。英语和印地语同为印度的官方语言。Raven提到的印度移民语言问题也有可能是赴美印度移民的语言现状,也许并不代表印度目前状况。
看资料得知,原来中印之间一直互相pk,从民间到官方,即“龙象”之争。从宏观角度,有中国人民大学郑风田提出:
放弃成见与自傲,多看对方的长处,携手共赢是中国与印度最应该做的事情。
中国与印度双方民间这种很深的误读其实太有害了,我希望双方的精英阶层还是应该冷静下来,好好想一想对方的长处,不要把眼光都盯在对方的短板上,以已之长比彼之短,每个国家都过分地自傲而看不起对方,其实对双方又有什么好?
我们应该一致对方才好,印度被殖民了好长时间,我们也西欧美压迫了许多年,双方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其实很多,有诸多的共同利益,所以不能被别人利用了,我们好好利用一下对方的长处来改善我们的短处,达到双赢不是更好?
我只说说从个人角度来看,人家印度爸爸的确比我们某些中国爸爸做得好些,接送、开放课、开家长会这些育儿的事情,事情不论大小,爸爸参与育儿,令孩子成长中不缺少父亲的呵护和男性行为角色模仿。而我们某些家庭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男性角色缺失的问题似乎越来越严重,央视一个广告里,出现一个小女孩要向爸爸展示自己的奖状,结果等了一宿未果,点题:爸爸,不要成为孩子印象里门口的那双大鞋。就冲这点,我们中国爸爸不该向人家印度爸爸学习吗?
如果我们认为不值得向人家学,那么我真的为国家未来较量忧心忡忡。男孩子从小就缺乏男性角色行为模仿,日后“中国男足”现象会愈演愈烈,当上升到国家实力,说到底是人才实力较量时,我们恐怕非但竞争不过日韩,甚至连我们素来觉得不屑的印度可能也不如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