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会想到去滋养他们的骨骼。人们似乎都相信骨骼一旦形成,就再也不会改变了,直到有一天我们的骨骼开始散架,就像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症中的情形一样。其实,和身体中的其他任何一个部分一样,骨骼也在不断地更新。人体的骨骼是由蛋白质和胶原质(一种细胞间的胶质)组成的,胶原质主要集中体内的钙、磷以及镁。
骨细胞分为造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骨骼的末端由软骨组织构成,这些柔软的软骨组织能保证骨关节运动自如。人体骨骼吸收钙的能力还倚赖于VD,同时还与一种叫做硼的微量矿物质密切相关。另外,VC可以制造胶原质,锌则有助于新的骨骼细胞的制造。
骨质疏松症的肆虐让很多妇女开始意识到骨骼健康的重要性。这一顽疾好比一个偷偷摸摸的盗贼,在你50岁时它就已经偷走了你身体里25%的骨骼。患骨质疏松症的病人通常是闭经后的女性,一旦患上这种疾病,发生骨折的比例是,女性1/3,男性1/12。
黄体酮能够刺激造骨细胞,并有助于新的骨骼生成。天然黄体酮增加骨密度的能力是雌性激素的四倍。
女性在即将闭经和闭经以后都会停止排卵。如果没有卵子产生,那么也就不会产生黄体酮,但她们体内仍有少量的雌激素生成。考虑到这一因素,科学家们开始回过头来思考一个问题-是黄体酮的缺乏而不是雌激素不足引起了女性骨质疏松。
饮食上的变化也影响着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的上升,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许多地方根本就不存在骨质疏松症这种疾病。不过,虽然体内钙含量过低的人补钙是有好处的,但钙缺乏症与骨质疏松症之间并没有密切联系。在非洲的班图部落,闭经后的妇女平均每天只摄入400毫克的钙,这远远低于建议摄入的数量,然而这一部落中却根本没有人患骨质疏松症。与之不同的是爱斯基摩人,他们摄入大量的钙,而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却特别高。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那些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又有什么共同点呢?答案也许是——高蛋白质的饮食。
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在人体内呈酸性。而人体无法承受血液中酸度激烈的变化,于是,身体就会利用主要的碱性物质钙加以中和,这样一来,你摄入的蛋白质越多,所需的钙的数量也就越大。
一项研究发现,每天摄入95克蛋白质会造成平均每天58毫克的钙流失,也就是说每年损失掉人体骨骼的2%,每10年损失掉它的20%。高蛋白质饮食的恶果已经在骨质疏松症患者身上表现得一清二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