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信孝为先。孝敬老人、关爱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表现,也是做人的道德底线。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像焦万英一样孝敬父母、善待老人的事常常被人们传为佳话。然而,总是有一些人把父母的家当成“宝库”,任意索取。一旦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不是尽自己做儿女的孝心,而是动辄给老人脸色看,有的甚至对老人恶语相加。当老人辞世后,又摆出一副架势,为老人大办丧事。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一些人道德伦理水准下降,反映出一些人缺少对父母的关爱之心。
我们每个人从诞生的一刻起,父母就倾注了自己的心血来浇灌儿女这棵生命之树。他们把儿女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尽心呵护,百倍关爱,无论经历多少磨难,都无怨无悔。他们不求儿女回报,只是无私付出,因为儿女是父母一生的希望。
一个人如果对父母不孝,他的儿女会对他孝敬吗?不孝敬老人的人,也势必会遭到家人和亲朋的鄙视,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孝敬老人,是每个作儿女的应尽之道。愿天下的儿女都能像焦万英那样,几十年如一日孝敬老人。
作为儿女的我们不仅要“常回家看看”,更需要“常回家干干”。对于父母,一些子女也常回家看看,但是仅仅是看看,转转,眼里没有活,表面上是孝敬父母,实质上给父母添麻烦。其实,父母更喜欢孩子们“常回家干干”,动手洗衣服、做饭和搞卫生等,还可以经常给父母按摩全身,一边按摩,一边拉家常,只要形成了“常回家干干”的习惯,那才是最实用的孝敬。
父母给了我生命,那便是血脉的相连,即使刀砍斧劈,也斩不断那千丝万缕的千般挂念。父母用一生教诲我们,让我们受用无穷。我们无法回报,唯有用心、用情、用爱去孝敬他们。父母健康、快乐地生活,才是我们做儿女的最大的幸福。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心爱护孝敬老人,让老人垂暮之年的生活依旧开心快乐是晚辈们的应有责任。一句问候,一张笑脸,一件节日的礼物,都会让老人们的心中常驻温馨与幸福。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有多少做儿女的,在失去亲人之后,才能深深体会这句话的涵义。如果做儿女的已经明白了父母的苦心,知道了父母的牵挂,懂得了父母的需要,那么,就不要因为总拿没时间为借口,不给父母打电话,不回家陪他们。因为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买。
“中华自古重礼道,孝敬父母最重要;上有双亲下有小,我们榜样要做好;双亲爱孙兴致高,幼儿聪明又乖巧;茶余饭后家常唠,温馨时光全家笑;尊老爱幼把子教,孩子虽小也薰陶;言传身教不可少,幸福家庭乐逍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