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生讲题”模式的实践与优化

(2025-11-11 21:06:36)
标签:

杂谈

情感

分类: 杂谈
《重新理解课堂》讲座:“学生讲题”模式的实践与优化


今天有幸听了贲友林老师的《分数与除法》这一节课,随后听了《重新理解课堂》讲座,结合课与讲座和自己的实践。我有以下收获:

一、对课堂的核心认知重构



1.关于课堂,你是怎样理解的?
思考:课堂是学习的场所?
           课堂是一种活动?
           是学习型的共同体?
思考:课堂到底课堂是什么?

2. 多元属性界定:课堂不只是上课的地方,也是大家一起互动学习的活动,还是一个互帮互助的学习小团体,本来就有好几种样子。

3.主体定位转变:以前总觉得课堂是老师说了算,现在更加深刻明白,课堂的核心是学生,得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孩子们。打破“教师为主导”的固有认知。虽然我自己不能完全做到,但是有一些尝试总归是进步的体现。

二、课堂实践创新与成效


(一)实践举措:“学生讲题”模式

我的课堂实践:最近我在尝试把课堂留给孩子,让他们去讲题,做这件事的原因是:我发现我在课堂上讲的兴奋不已,孩子好像不感兴趣,我需要不停地提醒某些孩子认真听课。

于是,我做了些改变,先找语言表达强的孩子讲题,我在下面观察其他同学的反应。

其次,程度好的孩子讲完后,我会提问下面的同学,对于下面的同学,他们并不是听完就结束了,他们随时可能被叫起来回答。

我总结了以上实践的流程和目的如下:
1. 实施流程:先随机选取学生上台讲题,教师台下观察学生反应;再随机点名其他学生二次复述或补充讲题。

2. 核心目的:通过学生主导的互动形式,激发学习主动性,提升课堂参与度。

(二)实践成效与观察

1. 积极变化:

变化1:专注度量化提升:以前课堂上认真听的孩子大概60%,现在能到90%了,可能是因为同学讲题有新鲜感,而且大家怕被突然点名,所以听得更认真。

变化2:学生状态转变:我们班L男生变化特别大,以前上课闷闷不乐的,现在非常主动,自信心明显提上来了。

2. 现存问题及后续优化建议:

问题1:不是所有孩子都积极,少数几个特别活跃,还有一部分还是不爱说话,死气沉沉的。

优化建议:完善“学生讲题”分层机制

给不爱说话的孩子设计简单的任务,比如“补充一个知识点”“复述一个解题步骤”,不用一下子要求太高。
先让他们在小组里小声讲一讲,练熟了再推一个代表上台,减少公开说话的压力。

问题2:课堂时间有时候把控不好,有的环节会拖沓,有点浪费时间。.

优化建议:优化课堂时效管理

给每道题定个时间,基础题3分钟,难题5分钟,用计时器提醒,到点就往下走。
互动流程简单点,别扯无关的,重点放在知识点上。

问题3:学生不知道怎么补充发言,互动的时候没逻辑,说不到点子上。

优化建议:搭建发言规范框架

明确补充发言要做到:先肯定别人,再补充自己的想法,或者提具体的疑问。
我先示范给孩子们看,再让他们小组里练一练,慢慢就会了。

最后,我一定要持续跟踪调整:每周看看孩子们参与度怎么样、知识点有没有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再调整课堂的方式。

三、讲座带来的印证与方向

实践肯定:听了讲座才知道,我现在让学生讲题、把课堂还给孩子的做法是对的,这个模式值得继续往下试。

核心改进方向:接下来重点教孩子两件事——怎么把题讲清楚、讲明白;怎么认真听别人讲,然后自己能补充发言、主动互动。(关于如何提问与发言,可参考贲友林老师视频号第213号视频)

四、“学生补充发言”能力培养专项设计

“学生讲题”模式的实践与优化

1.基础规范:教他们“3步发言法”,先复述别人的思路,再补充自己的想法,最后有疑问就提,举个例子:
复述:“我听XX同学说的思路是……”
补充:“我觉得他说得对,我还想加一点……”
疑问:“我有个地方没懂,要是换成另一种方法行不行呀?”

2.阶梯训练:
第一阶段:先让沉默的孩子试着重复讲题的关键点,门槛低一点
第二阶段:让中等活跃的孩子补充解题技巧或者相关知识点
第三阶段:让活跃的孩子试试提出不同的解法,或者和同学讨论

3.激励机制:把补充发言算进课堂评价里,评“发言之星”“最佳补充奖”,每周给表现好的孩子表彰一下。



五、反思与展望

“学生讲题”模式的实践与优化


“学生讲题”不只是让大家多参与,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主动想去学习。接下来我要多关注那些不爱说话的孩子,用简单的任务、多鼓励的方式带动他们,让全班孩子都能参与进来,真正把课堂变成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的小团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