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回归教材”

(2025-09-16 19:35:39)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高考备考:如何“回归教材”

要把老师、学生从繁琐的课件和复习资料的束缚当中解放出来,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材,深挖教材,抓住教材这个备考的核心资源,回归教材,理性备考,进而提高高考备考的效率!
近日,和同事们参加了高考一轮备考研讨会,很多专家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一个统一话题:在高考复习备考中一定要“回归教材”!



我在想,如今的高考备考资料丰富而又系统,老师们的教案和课件配套齐全,细致入微;同学们的复习资料、答案解析详细而又完整,问题是:



为何高考复习需重拾教材?



高考备考为何要“回归教材”?    



如何“回归教材”?



长期以来,教育专家频繁倡导“高考复习应回归教材”,而现实状况又是怎样呢?面对纷繁复杂的复习资料,高三学生在一轮复习时往往倾向于挑选那些系统全面的复习资料,而教材往往被束之高阁。



反思这一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在高考备战中,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学习资源——教材,竟被忽视了。


“回归教材”的意义何在?


众所周知,高考是评价基础教育质量和选拔高校人才的关键环节。高考命题对高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不仅推动教学方式的革新,而且对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高中教学和备考有着导向作用。我国现行的教材,是国家组织专家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是学习与复习备考的基石,教材中蕴含了国家育人的方向与内容,是高考复习不可或缺的核心资源。


然而,在实际高考备考中,受惯性思维影响,无论是三轮还是四轮复习,教材往往被置于一旁,学生机械地完成复习资料中的内容。繁多的复习资料成为复习备考的全部内容,教材被边缘化,教师与学生都将大量时间投入到复习资料中,无形中加重了双方的负担。




尽管这些资料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便利,但若忽视了教材,我们将在使用复习资料的过程中逐渐丧失备考的核心资源。因此,我们必须从教学细节、备考理念、方法和方向等方面,真正认识到回归教材的重要性,明确教材才是高考备考的核心资源。只有深入利用好教材这个核心资源,我们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实现“回归教材”?


首先,教师要把教材“讲清、讲透”。尤其在一轮复习阶段,教师要全面梳理高一、高二的基础知识、核心概念和逻辑推理过程,确保学生能真正理解,并进行适当的拓展补充,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公式和定理,还要引导学生理解其背后的数学思想、思维和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言文的字词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深层含义。


其次,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和细节。教材中的文字、插图、注释等细节特别重要,要深入挖掘其背景信息和隐藏的知识点。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常出现以教材材料为依据的变式题目,显示了国家对师生重视教材的引导。例如,在历史学科中,教材中的历史地图、人物画像和年代大事记等插图,都是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时空观念的重要资源。在生物学科中,教材中的细胞结构图和生态系统的示意图,能够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复杂的生物现象。


第三,要重视教材课后习题的训练和变式。教材的课后习题是最典型的练习题,这些习题是专家精心设计的,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通过新情境的呈现和变式训练,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例如,在化学学科中,通过教材习题的训练,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物质的量,以及如何运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课本应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要避免在低质量的课件和复习资料上浪费精力,要把课本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深挖和研究教材内容,确保复习的高效性和针对性。教师应以教材为蓝本,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例如,在物理学科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要把老师从课件的束缚当中解放出来,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材。


最后,应以教材为主体,适当拓展充实知识体系。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构建以教材为主体、高考真题和教辅资料为辅助的知识载体集合群。围绕教材将高考真题和教辅资料当中的相关有用信息聚合在教材上,不断完善教材这个系统主体资源的功能,通过师生不断的整合聚合有用的知识信息,提升教师和学生驾驭高考备考的能力。在备考复习中,要从以复习资料为主体,转变为以教材为主体,充分发挥教材在高考备考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把备考过程中更多的精力花在对教材的研究上。



在高考复习阶段,要应尽量减少复习资料的干扰,以教材为切入点,挖掘学科价值,整合教材资源,提升高考复习效果。一些学校在回归教材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定期检查学生的课本标注和课后习题完成情况,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平时也要求老师和学生们:



在复习备考的任何时候,我们的课本和教材不能离手。



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课本和教材上做系统的批注,把笔记记在课本上。



将课后习题的解题过程规范认真的写在正式作业本上或者书本上。



让老师们去改编教材后的课后习题,让孩子们把平时做题过程中一些有用的知识点和信息及时标注在教材上。



课堂上尽量减少大量课件的闪现而忽视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和探究……



“回归教材”是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提升的过程,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去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