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班主任9条建议
(2025-09-03 10:35:25)
标签:
杂谈情感 |
分类: 杂谈 |
给班主任9条建议
行政班级是现代学校出现后的学校教育样态,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单元,关于学校是否采用行政班级管理和授课,各方一直持不同的观点,也产生各种研讨与争论,在教育实践中,出现过取消行政班级的授课形态,但是,大多数国家与地区的学校,甚至于绝大多数的学校仍然采取了班级管理和授课形态。
保持行政班级管理和授课形态,就会出现班级管理者,即班主任的存在,有些是设立专职班主任,有些是设立专职班主任与全员导师制结合。班主任可以是专门岗位,也可以是教育教学的内容与职责,把班主任设立为专门岗位,是从学校管理、从工作效果、从实际操作等维度来思考班主任。
无论基于什么维度设立班主任岗位,班主任在学校实际教育教学中作用是客观存在,而且价值是不容小视。那么,如何做班主任和如何做好优秀班主任就是一个客观的问题,也是一个专业问题,值得研究。
本文给班主任9条建议,供广大班主任参考,期待能给予班主任一点帮助。
建议一
班主任的核心目标,就是与学生、任课教师和家长一起构建利于“健康成长”的班级教育生态。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目的就是形成班级良好的教育生态。班级教育生态包括班级制度与机制生态,即班级制度与机制由谁制定、服务与管理谁、内容及方式等方面;班级常规与评价生态,即班级制定哪些日常规范、如何制定、谁要遵守、如何执行与评价等方面;班级氛围与关系生态,即班级日常氛围,如学习氛围、活动氛围、管理氛围等,还有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如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师关系、家班关系,等等。
班级教育生态构建需要持续性、系统性和多维性,教育生态是有机体,而非固化的无机物,其具有生命体征,生长性、平衡性贯穿全部。
建议二
站在教育现场谈教研科研。班级建设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是班主任重要工作。
班级建设中关系,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事”的关系,“事与事”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有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关系、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班主任与家长关系、任课教师之间关系、任课教师与学生关系、任课教师与家长关系、学生与学生关系、学生与家长关系,等等。
“人与事”的关系,有班级成员与班级制度关系、与学校行规关系、与评价关系、与课程关系、与学业成绩关系、与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关系、与学校空间关系,等等。
“事与事”的关系,有德育活动与教学质量关系、有学校规范与个性成长关系、有学校教育教学设备与空间关系,有教研科研与教学关系、有评价与实际工作状态关系,等等。
很快会面临“人机关系”“机机关系”和“机事关系”。构建班级成员之间,班级成员与相关资源之间,班级机制与班级目标、班级现状之间“教育合伙人”的关系。
建议三
班主任制度与机制建设,是班级教育生态的基石。
有组织、有团队、有目标、有活动,就会有规范、有流程、有要求、有矛盾、有协同、有评价,而这些,就需要制度与机制的支撑。
制度是指在价值与目标双重引领下,共同形成的标准与要求,具有强制性、支持性和共同约束性。简单地说,制度就是固定的标准与要求。机制是在制度规范下的活动流程、分工与要求,机制就是具有操作性的标准与要求。
班主任制度与机制建设,要抓住几个要素。
要素一:制度与机制遵循能简必简原则,标准、内容、表达等方面遵循能删则删的观点;
要素二:制度与机制的全员性原则,师生都需要遵守;
要素三:制度与机制遵循全员参与,从研制到定稿,从执行与考评;等等。
建议四
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与班级成员成为什么样和怎么成为。
班级文化基于价值与定位,明确班级与班级成员的目的,以及如何达到目标策略。班级文化包括“知”,即成为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班级;班级文化包括“行”,即怎么样做和做什么,每个个体都应从自我出发,而非单向的要求他人;班级文化包括“知行合一”,即能让班级理念、班级目标、团队建设、个人成长等“概念化”的表达与教育教学“具象化”的场景融合起来,并相互支持与转化,让文化由静向动转化,由固化向生长转化,由远处向身边转化,由长期向当下转化,等等。
建议五
如何定位班干部、遴选班干部和使用班干部是班主任育人能力的另一种表达。
班级是组织,组织就要管理和管理人员,班级组织构架,如:小组、班委、团队组织等;班级管理人员,如:班干、小组负责人和团队负责人等。
班干部是以班级和班级成员发展为目标,以班级制度和机制为规范,以岗位职能与职责确定工作内容的群体。
班主任在班干部遴选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体现出班主任的综合素养,在此,只是提醒班主任老师,班级不是你的私人财产与空间,你只是其中之一,而不是唯一,千万别用封建社会为官的思维,思考现代社会、现代文明的现代教育。
不同班主任对班干部建设,有着不同的理解,一般有四种样态。第一种,采用行政思维,设立岗位,确定人员,按章履职;第二种,采用行政+全员参与,既有常设班干部,又有临时或定期管理人员;第三种,采用全员参与,各负责一项工作,这里可以是一个人负责一块,也可以一组负责一块,按一定时间调整;第四种,轮换制,设立岗位,轮换负责,力求更多人参与。
班干部的不同定位、设置、遴选和使用,体现班主任治班与教育理念,体现班主任能力与素养,体现班主任教育教学效果。
建议六
如何发挥班级任课教师作用,是班主任合作能力的具体体现。
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见一些现象,如:任课教师向班主任告状,说你们班上谁谁谁怎么样?说你们班上最近又怎么样?班主任听到这种反映,还要帮任课教师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有些时候,还会带着歉意,希望任课教师给予包涵,等等。
这就说明学校与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出现了定位问题,出现教育生态问题,出现了管理问题。
作为班主任,如何发挥任课教师合作能力和协同育人,是班主任的资源整合能力的考验。
班级育人是综合育人的一种具体方式,也是通过一系列的组织形式,把各位教师和各学科育人系统化,使之发挥教育更多的效能。实际工作中,学校育人工作中出现一种现象,那就是工作岗位属性优先,工作职能属性居中,工作责任属性滞后。这体现了学校教育还需要整合。
建议七
家校协同育人具体体现在家班协同育人。
笔者对协同育人,有一种朴素的表达,即:“有教育,必协同;无协同,没教育。教育在协同中发生,协同在教育中生长”。
家校协同育人是诸多教育主体协同最广泛、最直接、最有效。而家校协同育人,更多的内容与空间都落脚在家班协同、家长与教师协同。
班主任如何推动家班协同、家长与教师协同,是班主任班级建设与班级育人的重要工作。主要包括班主任主导下的班级与家长协同育人,班主任自身与家长协同育人,班级任课教师与家长协同育人等方面。
班主任在推进家班协同育人工作,首先,是家班教育目标协同;其次,是家班协同育人机制与渠道建设;再次,构建家班之间教育合伙人的关系;第四,是家班教育内容、评价与资源等方面的协同;最后,才能真正实现家班教育协同。
建议八
师生、生生、亲子之间要有一些有趣的记忆。
俗话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班级教育也可以套用这样句式,“规范的班级千篇一律,有趣的记忆万里挑一”。
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从逻辑来说,有其不同的理解,但也有其共同的解释。如: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教育是生命的一部分,教育是人生的一部分;反之,生活中包含着教育,生命中孕育着教育,人生中充满着教育。
班级教育,实则是班级生产,师生、生生、亲子之间的日常点点滴滴,可能会与教育相拥相遇,可能会与教育擦肩而过。无论是相拥相遇,还是擦肩而过,都是生命的体验与收获,也是生活的常态与惊喜,这样的人生会更加充实与丰盈,而这正是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班级应该是有机的,充满着生命的张力与发现;班级应该是构建的,有各种元素组成,不一定是一样的,但都是独一无二;班级应该是有趣的,因为班级由人组成和服务于人,有趣的人生才是最难拥有。
建议九
做一个会记录日常瞬间的班主任。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加上各种商业平台推动与人们对生活的多元追求,记录生活不但成为一种生活状态,也成为一种新型社群生活方式,并逐步演变成一种媒体样态和新型职业。
教育,从传统的文字与符号和体育、艺术、技术、实验、实践等样态表达,已经向更多元的样态出现。
同样,教育方式也得以丰富与创新。
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多,如何把日常的规范变得规范又有灵动,是班主任需要考量的问题。如:通过文字、活动、照片、频频等方式记录班级的日常。
笔者发现,优秀班主任有讲不完的班级故事,有师生之间、有生生之间、有家班之间、有亲子之间,这些故事有正规、正向、正经的学习与活动,也有日常随意、随性、随机的松弛与搞笑,更有班主任自己、任课教师、学生和家长喜事与糟事,等等。反之,烦躁而不太合格班主任,有讲不完的班级事故,而且,事故的主人翁都是别人捣乱,自己受害。
后一篇:妙用“拟人”写法28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