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喜欢你,只是因为做对了这6件“笨事”
(2025-08-27 17:35:1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有魅力的教师:学生喜欢你,只是因为做对了这6件“笨事”
刚工作时,我总想着靠威严镇住学生,结果孩子们见了我就躲。直到那天,我撞见班里最调皮的男生蹲在操场喂受伤的流浪猫,蹲下来和他聊了半小时,也借此打开了他的心扉——他说爸妈总吵架,只有猫愿意听他说话。后来这孩子再没捣乱过,还主动帮我搬作业本。
那时我才明白:学生眼里的“喜欢”,从不在你多威严,而藏在那些不起眼的细节里。
1. 记住他们的“小秘密”,比记成绩更重要
教过一个转学生,总低着头不说话。我发现她课本上画满星空,就在班会课说:“教室后墙空着,能请你画片星空吗?”那天她眼睛亮得像星星,后来她在画里藏了每个同学的星座,连调皮的男生都小心翼翼护着那面墙。
学生的心思细如针尖:谁总忘带红领巾,谁爸妈在外地,谁把感冒药藏在笔袋里——记住这些,比记满分试卷更让他们暖。
2. 偶尔“露怯”,比装完美更招人疼
有次讲古诗念错了字,我干脆放下课本:“这字我总记混,谁教教我?”班长说:“戍字中间是点,像战士举枪;戊字是空的,像没带武器。”全班笑成一团,那节课的背诵任务,他们记得比哪次都牢。
别端着“我什么都懂”的架子。承认“这题我也卡壳了”,坦白“我小时候数学总考60分”,学生反而会觉得:原来老师和我们一样,也是慢慢长大的。
3. 把“你必须”换成“咱们试试”
以前查作业,见有人没写完就发火,结果要么抄别人的,要么不交。后来改了招:“这页题确实难,咱先挑3道简单的做,做完我请你吃糖。”那孩子不仅做完3道,还主动问剩下的怎么做。
管纪律别说“不许说话”,试试“比赛谁能安静3分钟,赢了讲笑话”;布置劳动别说“你们负责”,笑着说“我扫地总扫不干净,谁来当师傅?”他们不爱听命令,但爱跟你“搭伙过日子”。
4. 批评时绕个弯,比直戳痛处更有力
班里两男生打架,我没拉去办公室,带他们去操场跑圈。跑到气喘吁吁时,我说:“我小时候跟人吵架,后来才知他想借我橡皮。你们呢?”原来一个以为对方碰掉漫画书,一个以为被故意撞。没等我多说,他俩已互相道歉。
学生的自尊心像薄玻璃,碎了就拼不回。别当着全班骂“你总惹事”,不如拉到走廊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别翻旧账,不如拍肩说“这次比上次进步了”。保护好那份面子,他才愿意往你指的方向走。
5. 让课堂多些“小意外”,他们才会盼着来
教数学时,我把例题改成“32人每人分2颗糖,需买多少颗?”然后真带糖去上课。讲作文带他们捡树叶当素材,学英语用动画片台词编对话。有次停电,点着蜡烛讲鬼故事,前提是“听完用3个成语形容感受”。
现在学生见了我就问:“今天有啥新花样?”其实不过是让他们觉得:上这节课,像拆盲盒一样有意思。
6. 答应的事,再小也要做到
曾约定月考进步带他们看油菜花,考试那周下雨,我借了面包车,载着全班在雨里跑了三公里。站在路边看花海时,有女生说:“这是我第一次见,比课本图片好看一万倍。”
别轻易许诺,但说了就别反悔。答应发奖状就郑重颁奖,说好了作业少点就别加量。学生信你,不是因为你是老师,是因为你把他们的期待放在了心上。
这十年教下来,我越来越觉得:教育哪有什么高深技巧,不过是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记他的喜好,体谅他的难处,护他的自尊,陪他慢慢长大。
你不用做完美的老师,只要让他们觉得“老师心里有我”,就够了。
前一篇:教学目标,课堂提质的“北斗星”
后一篇:叶圣陶的语文考试思想与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