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级的家教观,是父母做到的这9点
(2025-08-06 11:27:37)
标签:
杂谈 |
分类: 家教 |
最高级的家教观,是父母做到的这9点(人民日报推荐)
育儿真经,养娃路上少踩坑
养孩子这事儿,真是摸着石头过河,生怕一不小心就走歪了。
现代科学、积极、以孩子为本的家庭教育观,强调父母的责任、尊重孩子、品格培养、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的核心,警示了忽视、暴力、控制、物质至上的危害。
人民日报总结的这9条家庭教育观,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第一条: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别当“甩手掌柜”!
这第一条就点醒好多人!孩子生下来,教育这事儿就不能光指望学校老师了。就像《开学第一课》里董卿说的,你现在忙着赚钱不管孩子,以后孩子败起家来,你赚多少都不够填坑!
有个纪录片《人生七年》跟拍了孩子几十年,发现那些从小爹妈用心陪伴、好好教育的,长大都过得有目标、有幸福感;而那些爹妈不管不顾的,人生就容易迷茫。所以啊,教育孩子这事儿,是我们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千万别在该管的时候撒手。
《开学第一课》董卿的话和《人生七年》纪录片案例都强调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事业”,错过关键成长期无法弥补。强烈反对父母在子女教育上缺位,认为这是对孩子未来的不负责任,是家庭教育的根本前提。
第二条:家里拒绝一切形式的暴力!不管是动手还是动嘴!
打孩子?骂孩子?说那些“你怎么这么笨”“生你有什么用”的狠话?这都是暴力!老挨打的孩子脑子发育都可能受影响,智商平均低20%。更可怕的是,这些童年阴影会跟着孩子一辈子,影响他以后怎么跟人相处、怎么看待自己。
记住,家暴(包括语言暴力)是家庭教育的绝对红线!碰都不能碰!
“尊重和保护孩子的人格尊严” 和批评时“不要翻旧账”。
第三条:把孩子当个人,尊重他的人格尊严!
孩子再小,也是个独立的人,有自尊心。李玫瑾教授研究发现,孩子出问题,根儿往往在爸妈身上。想想《茉莉的最后一天》那个悲剧,妈妈动不动就打击、翻旧账、否定,生生把孩子逼上了绝路。
孩子犯错很正常,关键是要教会他认识错误、承担责任,而不是一顿劈头盖脸的羞辱。
批评就事论事,别老揪着过去不放。温和讲道理,比狂风暴雨管用多了。
第四条:孩子的人生,让他自己选!别老替孩子做主!
“我是为你好!”“听我的就行!”这话是不是特耳熟?人民日报说了,不商量就是不尊重!
纪伯伦那首诗写得多好:孩子是独立的生命,借由我们来到世上,但不是我们的附属品。他们有自己想法。小时候,我们可以引导;长大了,更要尊重他们的选择。
别总想着让孩子替咱完成当年没实现的梦,也别事事包办。爱孩子,就给他选择的权利,陪他走自己的路。
第五条:养娃别光砸钱,用心陪伴才是真“富养”!
现在条件好了,给孩子买名牌、报高价班不稀奇。
但是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啥意思?就是有效陪伴、促膝谈心,比塞给他一堆玩具和钱珍贵多了!
电视剧《三十而已》里卖早餐那家,物质不富裕,但一家人其乐融融,孩子心里暖暖的,这才是真幸福。
真正的富养,是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他内心丰盈。多抽时间坐下来,听听孩子心里想啥,比啥都强。
第六条:成绩不是一切,好性格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性格才决定孩子的命运!家庭教育核心是啥?是教孩子做人,培养好品德!
莫言小时候被人嘲笑丑,他妈妈一句话就给了他力量:“心存善良,多做好事,丑也能变美。”这性格底色影响了他一生。
孩子生下来像张白纸,咱在上面写善良、乐观、厚道,孩子就长成那样;写暴力、自私,孩子就歪了。教会孩子怎么为人处世,比考100分重要一百倍!
第七条:多看看孩子的闪光点,别老拿“别人家孩子”说事!
“你看看人家......!”这话杀伤力太大!
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心理学的“罗森塔尔效应”,多夸孩子、给他积极期待,他真能变得更棒!孩子无论多大,最渴望的就是爹妈的认可。
别吝啬你的夸奖,常对孩子说:“在我心里,你最棒!” “努力过就是好样的!” “有你真好!”
这些认可,是孩子一辈子的底气。
第八条:想孩子学好,自己先做好榜样!
教育问题看着在孩子身上,根儿常在大人那儿。言传又身教,教子亦教己!霍姆林斯基讲得好,你教育孩子就是在教育自己。
湖北有个爸爸,女儿叛逆不想读书,他不打不骂,大热天带女儿去河里挖藕,体验生活艰辛。四小时下来,女儿晒脱皮了,也明白了:不吃读书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这比讲一万遍道理都管用!父母做对了,孩子自然差不了。教育孩子,也是咱自己成长的过程。
第九条:别让孩子替你实现梦想,让他成为他自己!
不要让孩子替你实现梦想!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咱的私人物品。
真正幸福的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就像刘瑜对她女儿说的,你想当银行家就去努力,想当面包师也不错,想从政妈妈也支持。
父母最好的角色是孩子人生路上的明灯,照亮方向,而不是替他规划每一步。该放手时就放手,让孩子活成他喜欢的样子,这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总结:人民日报这9条,其核心就是:责任、尊重、榜样、放手、用心。
养娃是场修行,渡孩子也是渡自己。咱别偷懒,现在多花点心思,将来遗憾就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