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希望孩子成绩好,先培养学习态度和专注力

(2025-07-20 16:11:51)
标签:

文化

情感

分类: 家教
希望孩子成绩好,先培养学习态度和专注力

作为父母,我们都经历过这种无力感的侵袭——明明已经催了无数遍,孩子的作业进度却像被按了暂停键;明明示范过无数次,字迹还是歪歪扭扭地爬满作业本。焦虑像潮水一样漫上来,指责的话语已经到了嘴边......

但请等一等。让我们先做个深呼吸。

教养孩子确实像拆盲盒,但更准确地说,像是培育一株独特的植物。有的孩子是迎着朝阳绽放的向日葵,有的则是需要漫长等待的昙花。重要的是提供适合的土壤,而不是要求所有花朵同时开放。

那些育儿书上美好的理论,落到现实里总会打折扣。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理论模型,而是一个有血有肉、会累会闹的小人儿。与其执着于"解决问题",不如先调整自己的状态:

我们每天都会和孩子说“好好学习”,但如何好好学习?怎么学才叫好好学习?孩子需要更明确的易懂的词来解释。
把"快一点"换成"需要帮忙吗?"

把指责的眼神换成鼓励的点头。

把紧盯时钟的焦虑换成共同面对挑战的勇气。

同时,在态度和专注力上再多加重视和培养。
一、态度端正
1. 重视每一件小事:写作业时,把字写工整,不是为应付检查,而是对自己负责;做题时,把步骤写清楚,不是怕扣分,而是养成清晰的思维习惯。

2. 不糊弄、不敷衍:遇到难题,不随便写个答案了事,而是多想一想;背诵课文,不机械重复,而是真正理解意思。哪怕最后没完全做对,但每一步都尽力了,这就是态度端正。
3. 把“完成”变成“做好”:不是"写完就行",而是"写对、写会"。作业不是任务,而是练习的机会。就像运动员不会随便应付训练,因为今天的练习,决定明天的表现。
4. 学会对自己负责:父母和老师的督促只是外因,真正的动力来自内心。问问自己:"我是不是真的尽力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哪怕结果不完美,也值得肯定。
态度不是装出来的认真,而是一种习惯——凡事不凑合,尽全力去做。这种习惯,会从作业延伸到生活,最终成为孩子面对世界的底气。
二、专注力
1. 减少干扰,而非增加监督
不随意打断:孩子写作业时,不频繁问"写多少了",不突然递水果、送牛奶。
简化桌面:只留必要的文具,减少视觉干扰(玩具、电子产品等统统拿开)。
安静的环境:不在一旁刷手机、看电视,避免制造噪音干扰。
2. 从"计时"到"沉浸
与其说"再写半小时",不如说"把这一页写完,中间不停"。专注的本质是投入,而不是忍耐。当孩子真正进入状态时,时间感会自然消失。
3. 允许"慢启动",不贴标签

孩子进入专注状态需要时间,别一上来就批评"怎么又走神"。少说"你总是分心",多说"刚才那10分钟,你特别专心"。
4. 从"父母盯"到"自我管理"
逐步让孩子自己设定小目标(如"先写完数学前三题再休息")。完成后问一句:"刚才没被打断,是不是写得又快又好?" 强化正向体验。
专注力像一根蜡烛,频繁吹熄就很难再点燃。真正的专注,是让孩子忘记"我在专注",只是纯粹地投入其中。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少一阵风,多一盏灯。
不要因为我们成人的期望对孩子产生太大的压力。一种强迫性的管教方式,对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习惯性的反叛,性情会变得更加倔强。
一位中医从教育的角度讲:“没有不喜欢学习的孩子,只有孩子不喜欢的学习方式。父母如果有很高的精神饱满度,便能给予孩子最好的能量。”



养育的路上,希望我们都是不焦虑的父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