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校管理的困境剖析:制度,才是破局关键

(2025-07-20 11:18:58)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学校管理的困境剖析:制度,才是破局关键


在不少学校里,校长忙得焦头烂额。部门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学生纪律问题要管,食堂饭菜投诉要处理,老师之间闹矛盾得调解,家长来访还得笑脸相迎做沟通。可即便如此,学校管理依旧混乱无序,问题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是这些校长管理能力匮乏,仅靠多年积累的经验,而非科学的管理体系,这就导致学校发展缺乏明确方向和高效执行力 。


管理的核心是制度,制度不完善的学校,必然陷入无休止的内耗。 要打破困局,作为一名合格的校长必须要把制度建设作为当下学校管理的核心任务,而且制度必须是从学校的真实问题里长出来的。


解决“不会干”,建成长制度。新教师不知道怎么设计分层作业,老教师对项目式学习陌生,这不是校长逐个指导能解决的。某小学的做法很实在:规定新教师每周参加2次“师徒结对”磨课,由骨干教师手把手带;老教师每学期要参与1次跨学科教学尝试,成果在教研组分享。制度一落地,教师有了明确的提升路径,校长不用再天天盯着“谁不会做”。


解决“不协作”,建联动制度。教务处排课和德育处活动冲突,总务处采购的文具不适合教学用,这些问题多是责任不清导致的。可以定一条硬规矩:跨部门工作必须提前2天填“联动单”,写清需要什么支持、什么时候要、谁来对接,由分管领导签字确认。比如筹备秋季运动会,德育处填单,明确需要教务处调整课程、总务处准备器材,责任到岗到人,执行起来很少出岔子。


解决“没动力”,建激励制度。教师工作没状态,往往是“付出没被看见”。某中学不搞模糊的“优秀教师”评选,而是每月评“课堂创新奖”“学情分析能手”,标准具体到“设计了5个以上学生参与的互动环节”“精准分析了班级80%学生的薄弱点并制定对策”,获奖的教师在全校教研会上分享经验,名字和照片登上校园公众号。这种具体的认可,比笼统的表扬更能激发热情。


解决“没结果”,建反馈制度。布置的任务不了了之?可以规定:任何工作都要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间、验收标准”,到期后在年级组或部门会上“交账”。比如布置“班级读书角建设”,班主任两周后要展示照片,说说怎么发动学生、有多少本藏书、学生参与度如何。有了落实检查,闭环反馈,工作就不会“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制度的生命力在执行,关键是“一碗水端平”。定了“集体备课必须全员参与”,不管是承担毕业班教学的老师还是兼任行政职务的老师,都要按要求参加,确实有特殊情况的,提前报备并事后补学;明确“学生作业要当天反馈”,就要定期抽查,不管哪个班级,哪一个人都一视同仁。只有让大家相信“制度对谁都一样”,才会从心底认同。


当制度真正落地,学校会发生明显变化:工作有流程,不用校长协调;活动有分工,部门不扯皮;教师有方向,学校有活力。校长终于能从琐事中抽离,但这只是合格校长的基本要求,并非学校管理的终点。制度解决的是“不能做什么”“必须做什么”,而优秀校长会有更高追求,让师生明白“为什么要做”。


当制度运行顺畅后,优秀校长会深耕文化建设。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校长要带领团队深入挖掘学校历史文化底蕴,结合时代精神,梳理出学校的发展愿景、育人目标和办学理念。将这些理念融入课堂、课程、活动、环境中,慢慢沉淀为学校文化。那时,管理会从“靠制度约束”变成“靠文化自觉”,这才是学校管理的终极形态,也是从合格校长到优秀校长的跨越之路。


每期一语


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教职工都感觉到自己和学校是命运共同体。~李镇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