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太子头上的博客
太子头上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59,441
  • 关注人气:6,5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镇西:“把学生当人”是什么意思?

(2025-07-03 20:43:16)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李镇西:“把学生当人”是什么意思?
李镇西 

“把学生当人”,这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谈教育观时,我们也常常说“以人为本”,这里的“人”也是特指学生。

那么,这里的“人”是什么意思呢?

我想,是不是至少应该有以下四个内涵?

第一,学生是有生命的人,而不是物。

学生是一个生命体,有感情、有思想、有自主意识,而不是学习的机器,知识的容器,刷题的仪器、考试的工具、公开课的道具……他们也要吃饭、睡觉,而不能像物一样被任意操作和支配。

英国教育家夏洛特·梅森指出,儿童从出生起便是具备全部发展潜能的完整个体,而非等待塑造的原材料。教育不是外部强加,而是激发内在潜能的过程。

然而,现在我们有的教育者正是把学生当作“等待塑造的原材料”,而所谓“原材料”显然就不是有生命的人了。

某校老师给孩子们出了一道造句的题,要求按句式仿写。提供的句式是:“我还能说,校园像……因为……”一个女孩写道:“我还能说,校园像工厂,因为里面有许多学习机器在工作。”

已经成为“学习机器”而不停工作的学生,显然是没有被当做人的。

第二,这个有生命的人不是成人,而是儿童。

有时候,我们并不是没有把学生当成人,但当成的是成人,而忘记了他们是儿童。顺便说明一下,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国于1992年批准加入)明确规定,儿童的年龄标准为18岁以下。这就意味着,我们通常所说的儿童,刚好涵盖了一个人接受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基础教育全过程。

既然是儿童,他就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特点,除了生理特点,还有心理特点,比如好奇心旺盛、模仿能力强、情绪波动明显、依赖与独立并存,等等。儿童的行为也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特点,比如注意力短暂、喜欢以游戏为主导的学习方式,规则意识逐步建立、创造力和想象力都很丰富,等等。

卢梭在《爱弥儿》中系统批判了将儿童视为“缩小的成人”的传统观念,强调儿童具有独立价值。他说:“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情感,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情感,那简直是很愚蠢的事情。”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当然,从6岁(开始接受小学教育)到18岁(高中毕业)年龄跨度很大,显然也不能一概而论,但这一阶段孩子有着不同于成人的儿童特点,这是我们应该正视的客观事实。

把握了儿童的特点,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属于“人”的教育。

第三,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的儿童是在成长中人。

更重要的事实是,每一个儿童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每一天都在成长,甚至略微夸张一点说,孩子的每一天都会让我们“不认识”。孩子的青春期,最早被德国教育学家和哲学家斯普兰格称为人生的“第二次诞生”,即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苏霍姆林斯基对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变化,有着十分精彩的论述。他说过,仿佛是谁在孩子心里播下了奇妙的种子,让孩子每一天都有大人难以置信的变化。(不是原话,但大意如此。此刻,我在高速路上的车里写这篇文章,一时查不到这句话准确的原文。)

今天的孩子和昨天的孩子不一样,如果我们把握了孩子这个特点,对他们身上发生的任何“不可思议”的现象,都会从容得多,并有针对性地予以引导和影响。

第四,每一个不断成长中的儿童,都是具有独特性的人。

不但儿童有着异于成人的特点,每一个儿童也有着自己的与众不同。

就像医生不能用同一种药医治所有病人一样,哪怕是同样的病症,面对不同的病人,医生也不会开“万能药方”。事关心灵、思想、情感等人性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医生治病要复杂得多,我们无法想象,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妙计,可以解决所有儿童的“同样的问题”。

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所以陶行知认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而不同的花木也是不一样的。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

如果再上溯到孔子那里,这个意思就四个字:“因材施教。”

把学生当人,但这个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有生命的人,是正在成长中的人,是每天都有变化的人,是有着自己独特个性的人。

这四点就是学生作为“人”的丰富(但不一定完整)含义。当然,包括成年人在内的有所人,其实都具备上述所说第一、三、四点“人”的内涵,但毫无疑问,这些内涵在儿童身上体现得更突出,所以当我们面对学生时,这几点对我们了解并理解儿童,更有着特定的针对性和教育意义。

  2025年6月29日下午于伊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