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铸造学校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2025-07-02 07:50:21)
标签:

杂谈

情感

分类: 杂谈
铸造学校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这所学校不同于其它学校的异质性不可复制的特色优势,它具备四个特征:1、买不来:核心竞争力是非商业性资源;2、偷不去:核心竞争力是非复制性资源;3、拆不开:核心竞争力是互补性的资源;4、带不走:核心竞争力是整体性的资源。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有三样东西符合上述标准: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需要千锤百炼才能形成;一个优良向上的校风---需要千呼万唤才能植根;与时俱进的课程建设---需要千辛万苦才能构建。

教师——学校特色的基石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精干高效、充满活力,能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百年大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
1、专业培训,浸润素养。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应该重视教师的基本功等专业技能培训。例如:在教师中开展“读一本教育专著,摘一本教育笔记,写一篇读书体会,画几幅简笔画,写一手好字”等活动,从中吸取教育专家的精髓,丰富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浸润和孕育教师师德素养。教师在提高师德素养的同时,不断强化自身业务能力,学校把校本培训与外出学习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这样人的发展就带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2、倡导民主,以德治教。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全面认识“新时代教师角色”的定位,认识教师本身就是有效的课程资源。可以组织教师开展“怎样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讲师德、树形象,做合格人民教师”等师德教育活动,倡导教师有计划地进行家访,与家长、学生开展谈心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家庭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通过让学生和学生家长参与对学校工作的评价,强化教师的使命感、责任心,约束、规范学校教师行为。
3、展示风采,凝聚精神。教师是神圣的,这也需要学校从正面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历程,展示自己的闪光点,树立对工作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可以通过制作教师风采专栏、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等方式,让教师确立今后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激发自我尊重、自我发展意识,把教师凝聚在一起,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学校中,没有教师的发展,难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转型,难有学校的转型”。“一群好教师,是一所好学校的基石”,教师是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学校既要重视教师,依靠教师,更要发展教师。做实师德教育,打造和谐向上的教师团队,就是为学校特色发展奠定了基石。

校风——学校特色的核心
      校风是每个学校的领导者和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富有本校特色的、相对稳定的集体、意识 倾向和行为特点的集中表现。它是一所学校的品牌和形象、精神和灵魂,犹如一所学校的空气和阳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软环境。具体地说,校风是学校通过长期的多方面的教育实践,在师生员工中逐步形成的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他应该包括校长(确切为管理者团队)的作风、老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
校风是一种具有全局稳定性的精神力量和行为习惯。是一种心理氛围所形成的行为风尚。校风是通过客观现实对师生产生心理影响。它是在学校群体生活中的心理氛围所形成的一种具有心理制约作用的行为风尚。
      校风本身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但它的载体却是有形的。校风是通过师生员工的思想面貌 、治学态度、工作精神等方面体现出来的,还体现在学校的校容、校貌、校纪上,只要身临其境,便可感触到。校风所具有的教育力量是潜在的,其形成是渐进的。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具有特定的 环境条件。校风对学校每个成员的影响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优良的校风之所以能催人振奋,是因为它能使整个学校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气氛,发挥着“情境教育”的功效。

校风不仅是一所学校教育理念、治学风格的高度概括,更是学校办学传统与育人目标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优良的校风将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 塑造健康的人格有重大影响。一所学校,一旦形成良好的校风,就如同“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师生的心田,陶冶师生的情操,净化师生的心灵,约束师生的行为和习惯。一所学校的优良校风,就是凭借其无形的感染力传承发展。使之经久不衰,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良好的校风给学校全体员工的鼓舞是持久深远的。学生会把在学校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性格品质长期保持并带到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去。无论是在人生的哪一段历程中,都可能保留着当年校风的深刻痕迹和美好回忆。因此校风是一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更是一所学校特色建设的核心所在。

课程——学校特色的源泉
      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本质是经验及获得经验的进程;课程是教师、学生、社会、教材、环境等诸多因素持续交互作用的动态会话情境。是实现教育目的、体现教育价值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的栽体。课程是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不仅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还要在操作层面上整体构思与设计,同时有效地推进以学校文化建设主导学校制度与机制的创新,以实现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逐步转化为教职员工的自觉意识与行为,使学校教育能更好地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探究,自主定向、发展的内驱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
      学校课程包含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者有机整合。在开设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学校通过校本课程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开发。校本课程是学校办学理念的载体。在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培养目标一致性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灵活安排的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以选用和改编为基本方式,在语文、数学、外语、科技、艺术、体育、劳动、德育等课程中发现最能体现学校特色,能适应本校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课程题材,发掘相应的课程资源,设计有创意的课程主题和课程单元,在国家课程计划给学校留出的空间内对校本课程进行自主开发。

     课程建设目标: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整合德育和教学活动,重构学校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和谐共建。即将学校的德育活动、学科教学、科学探索、艺术活动、体育锻炼、研学实践等一系列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统一纳入课程管理范畴,构建以课程为中心,以教师、学生为课程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的评价机制,以“开放性、选择性、综合性”为课程内涵,适合和满足学生发展的课程系统。
       课程建设宗旨:创造适合并服务于学生发展的课程,确立课程的服务意识。即主动服务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主动服务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主动服务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助力学生成长,满足社会需求,发挥学校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通过课程建设要做到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变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智慧。新课程背景下课程建设及课程实施的过程---教学,是每一所学校都在探索追求的特色建设目标。如果说,创新是课程建设的源泉,那么,课程建设则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源泉。    

综上所诉,铸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要从教师队伍建设、良好校风的树立、课程合理的设置这三个方面入手,以优秀教师的素养带动学生的成长;树立良好的校风形成学校自身的文化内涵;加强课程的设计与设置,使之更加符合教育理念。将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的基石、核心和源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校以特色立世,教师以特长立言,学生以特点立业。
图片
每期一语
      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科学中吸去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加里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