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畅通心灵甘泉,滋养教育系统

(2025-07-01 09:45:40)
标签:

杂谈

情感

分类: 杂谈
畅通心灵甘泉,滋养教育系统
 吴国珍 


真的要专文写“觉醒有道”,才意识到,觉醒、觉知适合描述实相,描述生命自然无为地觉照实相的当下,写文章却是概念关系建构,概念又似乎注定容易疏离于实相,往往把实相切割成没有关联的碎片。“道可道,非常道。”如何道来?

再审视拙著《中国教育,这样自然平衡》,试图贯通“教师心灵成长-教育场域进化-教育制度改革”,推动教育系统复归自然平衡。其实也面对天大的难题:心灵成长意味着敏锐觉知,良知常觉常照,其必要前提是小我净化不明和贪欲,去分别心,超越评判比较。但是,教育制度本身就是试图通过分别、比较、评判来配置资源维持公正。贯通“教师心灵成长-教育场域进化-教育制度改革”, 是贴近了一些实相还是一己妄念?有定力拥抱如此巨大的张力吗?这般自我质疑,让对立的张力陡增,如何超越圆融?

最具挑战的是,“觉醒有道”适合修道高人分享体验,怎能沦为凡夫俗人肤浅涂鸦?偏偏是半年前自己不经意冒出“觉醒有道”,视其为教育系统复归自然平衡之源头。但当正儿八经要写,却是散乱一片写不出一个字,越发感到“凡夫俗人”不配写。

只剩五天要交稿,貌似平静,心率却不撒谎,开始加快,晚12点快速的“咚咚咚”逐渐成了“轰隆隆”,是心血管系统和分泌系统异常了。不得不静坐调息。平静地和体内的轰鸣共处,感受着体内的轰鸣缓缓平息,沉沉入睡。倒计时第五天开始下笔了。

这个经历触发了转念:尽量与上述难点和平共处吧。得益于道家养生智慧的启示,可以清静地和身体的紊乱和平共处,安静地给身体创造一种澄浊还清的环境,念止息平,专注吸纳新鲜能量,才是根本。那么,教育系统复归自然平衡最重要的根本是什么?





心灵觉醒:教育系统复归自然平衡之根本

几十年来整个基础教育系统,在过度的学业竞争中,到处是疲惫的学生,焦虑的家长。有爱心的教师校长戴着铐链跳舞,奋力用生命滋养生命。但学生中忧郁的、自闭的、抗拒上学躺平的、甚至自杀的却只增不减。教育系统、家庭人伦关系系统、遭遇心灵缺失系统失衡的危机。

《教学勇气》的作者帕尔默先生曾经用莫比乌斯带形容人的内在与外在生活之间的互动,从内外分离转化为莫比乌斯带的内外交汇,发生的扭转点十分关键。教育系统失衡危机与心灵缺失危机外表上在各自轨道上日益加剧,当静心觉察内与外从分离到交汇的关键扭转点,实质就是教育系统复归自然平衡之根本:畅通心灵甘泉滋养教育系统。

远古心灵大师揭秘小我与大我相互联结的奥妙,隐藏着内外发生关键扭转的智慧。道家的“道”、“有无相生”,小我退位,无为而无不为;佛学的自在佛性、空性智慧、清明之心、自性之光,力行“开悟”或“苦了”;儒家的“天地万物一体”之仁,“存天理,去人欲”,“止于至善”等,都是在洞察大我小我的联结奥秘,关注开发生命本自俱足的宝藏。

抽身静观,觉察转念升维,是中华传统智慧为后人指出的摆脱小我牢笼的根本出路:与其困在井底盲目运转,恐惧失利,不如垂直升维心灵品质,打开本自俱足宝藏,踏入爱无尽、内在富足源源滋养生命的大道。这些超越小我联结大我的智慧,和许多文化的智慧传统不无二致,为历代推动社会进步的社会脊梁柱所体证。

帕尔默先生的《教学勇气》之所以在我国许多教师心中产生强烈共鸣,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老师们心中激活了自己的文化基因,联结上老祖宗的大智慧。许多优秀教师深深体会到:引导生命升维心灵品质,而不是被动卷在问题堆里,这扇门一推开,教育就铺满了鲜花。

觉醒有道。帕尔默先生坚信,推开这扇门的根基是生命拥有“自身认同与完整”。从我们传统的静文化理解,《教学勇气》的核心概念“自身认同与完整”,是指引老师们警觉超越小我,回归心灵,联结智慧创造力源头。

在拙著《中国教育,这样自然平衡》中,主要是从长期陪伴的教师勇气更新公益活动中获得启迪,依托志同道合的教师共同体的发展,捕捉心灵成长和叙事探究神形相生的“场域氛围”,相信这是U境教育场域进化的活性细胞。开放无形的养心氛围,滋养教师内心安适自在,日常意识向自己和向他人的心灵深处敞开,自然接收到爱、良善、喜悦、智慧的馈赠,穿越恐惧不再分离,迎接生命无限可能的生长。

在歌德的神话故事《绿蛇和美丽的百合花》中,国王问绿蛇:“你是怎么来的?” “从金子堆积之处的缝隙里。”又问:“什么比金子更耀眼?”“光。”又问:“什么比光更有生命力?”“谈话。”

可理解为,小我面对的诱惑就像堆积的金子,不迷失于小我就像穿过金子堆积的缝隙,需要摆脱巨大的诱惑。能对抗巨大诱惑的是生命本自俱足的自性之光,远比金子更耀眼。而更有生命力的是谈话,为什么?因为看不见摸不着的自性之光,只有透过真言对话散发光芒。

这种真言对话,在20年的教师勇气更新公益探索中,体验为教师叙事探究与心灵成长形神相生,通俗地理解,心灵是神韵,可意会难以言传,故事是形相,看得见摸得着。当教师们分享体验从心里流出,叙事探究和心灵成长就有机缘形神相生。

叙事探究与心灵成长形神相生的“场域氛围”,难以言传。往往用“感受和理解合一”、“光和言说交辉”、“整体连通”、“天人合一”、“沉潜源头”等言说意会。无形的“场域氛围”是激活教育场域进化造血机制的活细胞,滋养教师内心安适自在,日常意识向自己和向他人的心灵深处敞开,自然接收到爱、良善、喜悦、智慧的馈赠,敏于觉知,穿越恐惧,自我增能,迎接生命无限可能的生长。


养心氛围开放内在空间



教师叙事探究的养心氛围联结着开放内在空间。《教学勇气》中“对话的基本规则”阐述了原理和操作指引。帕尔默说人的心灵就像野生动物,非常强大,容易复苏,又有点害羞,需要安静地等一等。提到一种三、五人的澄心信任圈,其中无论谁,如遭遇了冲击,情绪反应强烈,彼此就会安静围坐,聆听这位焦点人物分享正在经历的事情。



要能让焦点人物开放分享正遭遇的纠结困顿,前提是围坐者安静地尊重聆听,诚实问询,集中精力,忘掉自己,自然生成滋养心灵复归自在的氛围。不打断,不评判,不热心提建议,一切只是为了陪伴分享者更深入到他(或她)的内心,悄然化纷导滞,让焦点人物重获自信平和的生命内核,相遇自己的心灵导师,复归最佳的自己应对挑战。



而且,帕尔默指出,聆听者在陪伴他人进入内心中,也神奇地进入自己的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向自己和他人的心灵深处敞开,并沉淀为开放内在空间的常态意识,带入和学生、同仁、朋友及家人的相处中。“我们就打开了内心的空间去接受一个人。”“当我们接近那些帮助焦点人物更深入到他(她)的真实内心中的问题,我们发现我们自己也被引进自己的真实内心之中。”“善于接纳的开放态度,会带进他和配偶、孩子、朋友和学生的关系中。” 帕尔默说,让他感到很了不起的是,焦点人物分享到最后和自己自言自语,在积极面对自己的困境,认为这是焦点人物已经在和自己的心灵导师对话。



显然,这是信任每个人的自身认同和完整,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灵导师,都可以联结真我的力量,获得自己心灵导师的指引。任何人的热心建议,有启发但无法照搬。而当情绪反应十分激烈时,被尊重聆听,就在助益回归自身认同和完整;被热心建议,就可能让心灵缩回封闭起来。



当承受激烈的负面情绪时,信任圈的聆听者不打断,不热心提建议,只是尊重地聆听,其实是在安静陪同情绪激烈的焦点人物回归心灵。这需要聆听者高度的自我觉察,绝对信任无论经历何种激烈情绪,只有自己本人回归到自身认同与完整的状态,才更有力量和智慧应对自己面对的困难,联接上自己心灵导师的指引,远比任何外来的建议合理有力量。而信任圈内的静静聆听和真诚陪伴,对回归心灵是一种自然安全有效的外部心灵支持网络。



帕尔默说,最神奇的是,三、五个人经常这样相互聆听,会打开每一位的内在空间,修炼一种善于接纳的开放态度。只聆听,只问询开放而真诚的问题,如:“发生了什么?”表示很愿意再聆听,愿意陪伴他进入他的真实内心中的问题,而不是暗示他该去做什么。这就是在修炼日常意识的开放接纳,日常意识是向自己的心灵深处敞开,也是向他人的心灵深处敞开,容易共情聆听。这样,人生的关系质量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种基于自身认同与完整根基的真言对话,生命发声,无疑对营造教师叙事探究与心灵成长形神相生的氛围极其重要,直接影响到教师与学生与家长关系的质量提升,是激活U境教育场域进化造血机制的活性细胞,也是教师勇气更新公益事业探索的重点。事实上,二十年来,许多勇气种子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深刻体证,将教师的真我、学生的真我和学科紧密联结,迎来学生生命的蓬勃发展。本专题报道勇气种子老师们文章,之所以能够带来厚重的底蕴、改进教育的强大行动力,这是直达心灵联结的重要秘密。



任何改革,只要缺失了心灵,遮蔽了真心真言,是回避而不是直面疏导人性的本质羁绊,就无法摆脱趋利避害漩涡,系统失衡的痼疾,也往往是摁下了葫芦翘起了瓢,牵动新一波的失衡,只能在漩涡中愈发失控。任何改革举措要见实效,都需要以教育生态是否真正有利于开放养心氛围为衡量,如帕尔默睿见,心灵缺失任何改革都无法成功。



教师叙事探究与心灵成长形神相生,开放养心氛围,这是贯通“教师心灵成长-教育场域进化-教育制度改革”三者的造血机制。个体心灵觉醒后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促进教育场域进化和教育制度改革之间的良性循环。两者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是深潜U境教育场域“源头”,打开内在空间,畅通心灵甘泉。



U境“源头”滋养教育系统
复归自然平衡

充满分别、比较、评判的教育制度,无分别、去评判比较的心灵超越,要拥抱圆融这两者的张力,只有借力经典,清晰心灵觉醒在U境教育场域进化中的核心“源头”地位,释放心灵觉醒的力量,促进“教师心灵成长-教育场域进化-教育制度改革”的良性贯通。



U境教育场域进化,主要依靠开放教师叙事探究与心灵成长形神相生的场域氛围,滋养教师把内在真实力量带入教育教学,有勇气直面拥抱恐惧阴影,宁静洞悉可好可坏的意识能量,坚信“对于君子,一切事情都是好事”,顺势转化,穿越恐惧,深潜U境“源头”,滋养知行合一的原创力。



相信越是深潜内观,日常意识越容易自然穿越内心恐惧,越向教育场域U境“源头”敞开,个人和团队就越处于积极的一极。个人日常意识越向自己和他人的心灵深处敞开,场域氛围就越纯净安全无恐惧,越容易联结U境“源头”;越深刻地体验认识自我的伟大智慧传统,越不由自主敬畏感恩,极度挑战中就越有潜力拨云见日,不期相遇直觉、洞察力、创造力。所做事的质量和创新含量会更高,自己的生命质量会更好,关系质量也自然改善。



王阳明先生说“古之君子,洞物情之向背而握其机,察阴阳之消长以乘其运,是以动必有成而吉无不利”。《道德经》(六十四章):“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面对教育系统从失衡自然复归平衡的挑战,如何联结正在生成的最佳未来,洞察“难事易作”和“大事细作”的机运?



二十年来教师勇气更新不断相遇志同道合者,带来最大鼓励和希望的,是能顶住制度压力游刃有余呵护生命蓬勃成长的一批卓越勇气种子教师和校长。勇气种子之所以能顶住高压游刃有余,他们(她们)骨子里都流淌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觉知敏锐,擅长与学生直达心灵联结,将自己的真我、学生的真我、学科灵魂紧密联结。



汇聚卓越勇气种子支持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心灵成长,一直是教师勇气更新公益事业的重要使命。今年《教学勇气》中译本出版20周年庆,将邀请卓越勇气种子教师和校长聚焦“教学评一体”难点上深入研究,用爱的能量温润刻板的考试评价指挥棒,在这个极复杂高挑战的广阔舞台,去洞察有助于教育系统复归平衡的“难事易做”“大事细做”契机。为帮到深陷困顿中的生命,也正在联结深得传统文化滋养的贵人,借力为生命冲破黑暗带来转化契机。很感恩《新教育家》杂志社正在大力支持20周年庆,在本专题报道联结支持力量的过程中,已经感受到即将迎来新的超越性发生。



教学评一体的难点突破需要整合社会创新前沿的能量。2020年勇气更新公益活动首届完善教育体制机制呵护教师心灵的线上大会,联结上了西南交大一批教授,工科大学的教授们线上与《教学勇气》对话,每周一次进行了半年。西南交大的桥梁和轨道交通专业世界之最,这是什么样的使命创新在驱动?体证过多少“难事易作”、“大事细作”的智慧?有过多少功遂身退的故事?我邀请他们支持明年的活动,把大学生研究生教学和社会超越性的创新能量一体贯通。感恩他们欣然应邀支持。



教育大系统复归自然平衡就是事物回到本来的样子。让教育系统中学术竞争失利的庞大群体有光明的出路,竞争焦虑就自然缓解,教育系统就会自然回到生命本来需要的样子。这必须跳出评价研究的局限寻求突破口,关注社会上“难事易作”、“大事细作”的机运。



当代技术进步为“难事易作”、“大事细作”带来机运。虽然如《U型理论》的作者夏莫尖锐的批评:“体制性的失败随处可见”“人类把自己关进笼子里却不认账”,但现代社会中的电商却有概率“功成事遂”,是借助技术进步的规约,促成“难事易作”和“大事细作”,推动商业向善,带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又例如,借助乡村振兴产业互联网这类项目平台,给职业院校学员寻找求学与创业一体的契机,开发知行合一宝藏,去帮助基层生产者实现农业产业互联网,推动生态农业发展,这一类使命创新项目成功落地,会是多少生命的期待!又将会给教育系统学业竞争失利的年轻人带来怎样光明的人生!会怎样有力地促进教育系统自然复归平衡!而依托AI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如DeepSeek的重大突破,又将为上述造福千秋的使命创新带来怎样的“难事易作”和“大事细作”契机?。


教育系统复归自然平衡需要有定力拥抱巨大的对立张力。帕尔默先生提到“越是高标准,越需要恩典空间”。确实,我们在面对高标准挑战。义务支持“教学评一体”持续研究的勇气种子们,挑战难度大,AI带来创新高标准挑战,人类未来与AI关系相处面对难以想象的挑战,等等。失衡的系统自然回归平衡的关键,是整个教育生态要滋养心灵。像达拉乌马拉人那样整个族群“天生就会跑”创造的奇迹,恰恰给当代人显现了,超越了小我过度扩张污染深深联结着生命源头的族群,是在怎样开发生命本自俱足的宝藏,自然消解人类面对的战争、疾病、犯罪等深重灾难。而教育系统复归自然平衡之根本,就是汇聚众人良知觉照之明,重建教育生态,为生命找到适性脱颖而出的恩典通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