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贵校长给终身学习者,提供的系统迭代方法论
(2025-06-30 16:08:0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李希贵校长给终身学习者,提供的系统迭代方法论
身处数字化时代带来的剧变浪潮中,时刻面临着不确定性,如何在这波涛汹涌的波浪中,安稳地驾驭好自己这一叶扁舟,是个挑战,也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思索了很久,对我来说,成为“终身学习者”,是面临不确定时代的一种确定性路径。
成为终身学习者,意味着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变革,持续迭代自己这个“系统”。
那如何做呢?有没有框架性的、实操性强的方法呢?
有!
我从李希贵校长对北京十一学校的变革上,得到了启发。
李希贵,教育家,北京十一学校联盟总校校长。
李希贵校长推动了北京十一学校的育人模式和学校转型的综合性改革,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范式,为2035中国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十一方案”。
李希贵校长启动十一学校变革,分为3步,
1,在全体老师中建立变革的共识。
2,找到推动变革的关键人物。
3,找到推动变革的行动抓手。
接下来,我结合李希贵校长启动学校变革的3步,浅谈一下,如何进行自我变革,迭代自己,不断自我成长。
01
建立共识
建立共识的目的,是为了达成目标,更高效地协作,劲儿往一处使。
怎么建立变革的共识,把变革从领导的事,变成大家的事?
李希贵校长做了4个动作。
1,总结成功经验。
2,找到未来必须要坚持的关键成功因素。
3,确定行动方案。
4,设立速赢项目。
1,总结成功经验
李希贵校长为了达成共识,开了一系列的会。
第一个会是“战略峰会”,讨论的是“建校55年来,我们做对了什么,靠什么走到今天?”
老师们总结了十一学校的7大成功因素:
优秀的校长;一流的队伍;先进的理念与共同价值观;充满活力的体制与机制;逐步优化的生源;良好的硬件与资源;善于改革创新。
对应到我们自己,在自我变革、迭代自己之前,也可以先总结一下自己的成功经验。
一方面可以建立信心,另一方面,提炼可复用的方法论,提升日后成功率。
如果一上来直接复盘,“过去有什么做得不够的地方,怎么改进”,那完了,首先就引起了自己的内心抵触,影响信心和行动力。
比如我自己,其中有三点是很突出的。
1)旺盛的好奇心
对所有一切充满着好奇,让我不断探索各种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丰富自己的认知地图,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
2)复盘,反思
自己所经历的事情,都会进行复盘。在复盘中,不断迭代。
成功的找出做对了什么;
失败的找出做错了什么,或是欠缺什么条件没有做成;
如果再面临相似的情况,如何优化,可以做得更好。
别人的成功和失败,都可以作为自己的案例,进行同样的复盘。
我发现,复盘、反思是成长最快的方法。
3)积极主动
主动地思考,主动地做事;不知道如何做时,主动去探索;
想到立刻去做;
提前完成“任务”,而不是等到deadline;
……
等等这些行为,都是自己主动出击,而非坐等别人安排或是催促。
积极主动,为我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以上三点,是我身上突出的地方。
你也可以总结一下自己身上的成功经验。
放心,你自己身上一定会有,耐心些,自己挖掘一下。
2,找到未来必须要坚持的关键成功因素
成功经验总结出来了,李希贵校长接着开会,“未来6年,必须要坚持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什么?”
老师们又讨论出来了8点,分别是:
教师、机制、国际化、课程、生源、经费、数字化、改革创新。
那对应我自己,主要有6点:
1)强健的身体
2)阅读,思考。
3)写作。
4)玩转AI。
5)积极主动。
6)复盘反思。
你可以多找一些因素,然后删减,直到删无可删,剩到最后的就是关键成功因素。
3,确定行动方案
做完以上两点后,李希贵校长继续开会讨论,怎么把未来要坚持的8大因素,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方案?
老师们经过56天的连续讨论,得出了100件将来学校要做的事情。这100件事情,最后形成了一个文件,叫《北京十一学校行动纲要》。
确定行动方案,是将模糊变具体的动作。
有了行动方案,自己行动时,就有章法,集中力量办大事,不耗散自己的精力。
比如我自己的行动方案,其中有一条是写公众号文章,每周更新3篇,目的是“输出倒逼输入”。
你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确定自己的行动方案。运用SMART原则,越具体、清晰,越好。
确定下来后,就要严格执行,不给自己任何借口。
4,设立速赢项目
设立速赢项目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变革启动阶段最初的改变阻力。
速赢项目,即,快速地赢一次。
是要能让组织内的每一个人快速感受到变化,这个变化还得对他有益,让他能够放下包袱,按照共识的方向往前冲。
对应到我们个人身上,最开始行动时,可以先给自己设定一个,自己最容易做到的小目标。
这样,可以降低改变阻力,较为轻松上阵。
比如我自己,行动方案中,有一条是写作,每周更新3篇文章。
为了降低写作的阻力,我最开始要求自己,公众号的文章,底线是周更,有感觉的话,可以多写。
写的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写”这个动作。
用“写—发出”这两个动作,给自己建立信心,锻炼写作手感。
比如,你的行动方案中有一条是,为了让身体健康而跑步,那你的速赢项目可以是,穿上衣服出门就行。
02
抓住关键人物
李希贵校长在推动变革继续时,按照80/20法则,确定了组织中20%的关键人物,与他们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他们就能成为撬动变革的重要力量。
先把方案给他们看,说服他们接受。只要他们上了变革的车,其他人也会逐步跟着上。
关键人物分三类,
第一类是业务骨干,
第二类是在业务上有成长潜力的苗子,
第三类是非正式群体的意见领袖,就是平时爱组局张罗事情的人。
对应到自己身上,其中一个关键人物必定是自己。
但还有一个关键人物会被大多数人忽略,那就是:
可以影响你的人,或是,可以带动你、鼓励你、鞭策你的人。
我自己的判断标准很简单,就3点:
1)教自己真本领。
2)带来正向能量。
3)关键时刻提供信心和明智的外部视角。
在我自己进行自我成长时,有2位关键人物,
一位是非遗技艺「面部自然微雕」的创始人明珠老师,教会我立足这个世界的本领。
一位是营销航班机长辉哥,让我进化自己的大脑,练就商业生产力。
一个人进行自我变革、自我成长,这个过程,很不容易,有外援,真的很重要,相信我。
尤其是在关键的时刻提供信心和明智的外部视角,帮助自己看清自己。
03
找到行动抓手
李希贵校长的做法是,发起一个行动,叫“寻找内部客户”。
比如,会计要把来报销的人员当作客户;负责组织会议的行政人员,要把参会的同事当作客户;图书管理员的客户是老师和同学。
“寻找内部客户”,其实是把一个抽象的变革理念“把权力部门变成支持部门”,落实为了一个具体的行动抓手,这样,变革才能真正落地。
具体到自己的自我变革、自我成长上,自己的“内部客户”可以有:
1,外部客户。
2,平行部门的人。
3,部门内的同事。
拿我自己的写作来说,
外部客户,是微信公众号的所有人。
平行部门的人,暂时没有。
部门内的同事,是我自己。
因为我写出来的文章,第一受益人是我自己。
我自己都不受益,对我来说,就没有写出来的必要。
你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行动抓手,不必非要是“寻找内部客户”。
这只是提供一个参考。
04
写在最后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唯一自己能确定的,就是自己,就是自己的成长。
用软件的思维,用系统迭代的方法论,不断成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者。
这样,才能在这剧变的浪潮中,安稳地驾驶着自己的一叶扁舟,驶向远方,按照自己的意愿,活好自己。
经营着一份健康、美丽和自由的事业
喜爱阅读,思考,探索,冒险
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体
好奇,真诚,勇敢,纯粹,开放,具体
热烈又炙热,自由又丰满!
心存希冀,追光而遇!目有繁星,沐光而行!
前一篇:高效课堂教学的34个细节
后一篇:经典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