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婉约凄美典丽精工——《春雨》赏读

(2025-04-01 11:20:41)
标签:

杂谈

文化

分类: 诗词鉴赏
婉约凄美 典丽精工
——《春雨》赏读
吴同和

春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世称“小李”。早年春风得意,但不久被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之中,郁郁不得志,长期沉沦潦倒。诗人爱情生活十分悲苦,年青时做道士,因爱上一个道姑,遭到世俗攻击,以为“轻薄浅浮”,离经叛道;他不以为然,把这段爱情写进诗里。还俗后,恋爱屡屡受挫;直到27岁,才与节度使王茂元之女结发。婚后夫妻恩爱,相敬如宾,饮酒联句,剪烛吟诗;但这种还算美满的生活只过了十年,王氏便一病而亡。中年丧偶,大厦似倾,诗人形销骨立,度日如年,45岁卒于郑州。
遭际如此悲戚,诗作格调自然沉郁,特别是描写爱情生活的篇章,如脍炙人口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等,常给人以哀婉悱恻,意远情深的审美愉悦。同样是描写爱情生活,《春雨》笔触更为细腻含蓄,情感更加婉约凄美,予人以多维的艺术享受。
新春而怅卧,皆因“人面不知何处去”,人生多错忤,如愿能几何?面对昔日温馨可人的白门,当年的一幕幕,竟如此刻骨铭心而又令人追悔莫及:红楼前的逡巡踯躅,雨帘下的冷涩凄迷,灯影中的飘忽摇曳,窗棂内的渴望沉思……一切的一切,如在眼前。当时若能勇敢地向前多走几步,便可“执手相看泪眼”,推心置腹,彻夜长谈。奈何良机错失,时不再来!而今蓬山远隔,绝非雨帘白门之可穿越;春之将尽,常觉宵短梦残之多失迷。梦醒时分,意乱心惊,惟寄意于短笺,传情以飞鸟;但愿飞雁不负人意,致书以达,以慰思念之苦!
这简直就是一封情书。诗人完全用自叙口吻向意中人倾吐心曲,娓娓道来,柔情万千。通篇扣一“怅”字,乃“怅卧”“怅忆”“怅思”“怅望”也。对方如能披阅,定然心领神会,同怅同忧:诚如君言,你我尚可梦中相会,但终究虚幻不实;何况一枕黄粱之后,更难将息,倒不如无梦。柳宗元《别舍弟宗一》有“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之叹,妾身亦有“欲圆此后相思梦,祈见白门隔雨帘”之思;但即使是这镜花水月般的幻境,恐怕也万难再遇啊!
《春雨》自然也是一幅绝妙的画图。淡雅朦胧而蕴凉意,远近高低又呈暖色:新春、白门,红楼、冷雨,街灯、孤影,玉珰、尺素,飞雁、云罗……这一切,极和谐又极不和谐地组接成一幅水墨丹青。春乎,秋耶?令人遐思不已。仔细玩赏,方悟“远路应悲春晼晚”之寓意。原来,这“春天里的秋天”,是诗人因“怅”而绘的奇景。
《春雨》当然更是一种意境。冷寂深幽,凄美哀婉。诗人的主观情思,已完全投影到他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上。故春意虽浓,置身其中,却深感“山色凝重,碧水自寒”;景语乎,情语乎?几莫能辨。
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1905~1950)《雨巷》,也创设了一个朦胧凄清的意境:那位“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有似于《春雨》中的二八佳丽;而那“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的痴情男子,神肖于“珠箔飘灯独自归”的失衡青年。二诗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有惊人相似之处。从某种意义上看,《春雨》是《雨巷》的古代版。
李商隐的诗,素以文彩飞扬、典丽精工而见称;但不少篇章却因用典过多,诗意过曲而显得有些晦涩难懂。《春雨》则不然,婉约深邃而浅易亲切,用语典丽却又平中见奇,堪称绝妙好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