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教师成长的25点底层思考

(2025-03-10 19:24:08)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关于教师成长的25点底层思考

郝晓东 

1

我们往往高估一天能完成的事,而低估十年能取得的成就。


拿出十年来,你可以成就不可思议的奇迹。


坚持长期主义,积小胜为大胜。



2

成长的捷径是得到高人的指导。


向高人请教的最好方式是什么?


还不是拉近关系,而是争取参与到高人的事业、事务中。在一起做事中,自然得到指导。


只不过,“指导”可能叫另外的名字:有时称“鼓励”,有时叫“批评”。



3

成长的前提是认识自己。


什么是认识自己?


第一点,洞察自己能够在什么方面达到优秀。同样重要的是,明白自己在哪些方面无法优秀。


第二点是,发现自己对什么充满热情。这种热情,不是外在奖赏下的热情,而是内在驱动下的热情。


第三点是,明白自己的哪些努力能创造价值,或回报。这三点的交集,就是自己应该深耕的领域或方向。



4

教师成长的关键在于反思。


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缺乏反思,二是低效反思。


第一,为什么缺乏反思,因为习惯把问题合理化。比如有学生成绩不好,不是反思自己哪里需要调整,而是认为“这个孩子家庭条件不好,否则,我同样的讲课,为什么别的孩子就能学会呢?”这样一想,就难以反思了。有时,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第二,低效反思的原因是什么?一是缺乏理论或专家的指导,没有异质性思维的介入,反思只是停留在表面或单个维度,难以真正激活思维。二是缺乏行动,实践既是反思的目的,也是检验反思的工具,思而不行,就只是虚无渺茫的念头。三是缺乏共同体,独自思考很难突破个人认知的局限性,萝卜汤炖萝卜,炖来炖去,一个味道。



5

想要获得更快的成长,要勤奋。


但要摆脱假性勤奋,表演性勤奋。


以终为始,紧盯目标,只有真正有效的勤奋,才能有真正有效的成长。



6

什么是成长?不是读几本书,不是靠近高人,不是做成几件事,更不是栽几个跟头。


知识管理专家田志刚说:“只有做正确而困难的事,才是成长。”


一是“正确”,二是“困难”。我认为还应再加一点:坚持。


只有以研究的方式对待工作,才能趋向正确,如果单凭经验,自以为是,就容易跑偏。


求困难不符合人的本能,喜欢做容易的事才是本性。成长,在某种程度是反本能的行为。


要有根本性成长,需要考虑时间的维度。急功近利,只想立竿见影,怎么可能?



7

人本质是时间性存在。你如何对待时间,时间就如何塑造你。


时间管理的本质是精力管理。


精力包含四个方面:体能、情绪、思维、意志。



8

一个人是如何把自己“毁掉”的?


1. 不学习,丧失学习的能力。 

2. 言而无信,满口大话,一次次失信于他人。

3. 好逸恶劳,逃避挑战,习惯自我欺骗,自我麻醉。

4. 身处平庸的环境,而不自知。

5. 牢骚抱怨,总向外归因,不敢自我“解剖”。

6. 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不是“立长志”,而是“常立志”。

7. 没有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8. 小富即安,小农意识。

9. 刻舟求剑,不知主动认识、跟随社会大趋势。

10. 不知融入优秀共同体、靠近高人,只是以周围的人作为行动的参照和标准。



9

我们不知道哪条路能抵达彼岸,只有不断尝试,直至探寻到那条最合适的路。


我们不知道谁是同道中人,只有埋头奋力前进,在前行的路上遇到尺码相同的人。



10

有了生命自觉,人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把握并创造自己的命运,朝向自我实现。


生命自觉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自明、自得,即认识自我;二是自立、自强,即确立志向;三是自持、自勉,即持之以恒;四是自由、自在,即实现自我。



11

人懒惰久了,稍微努力一下子,就以为是在拼命。



12

往前看,关注方向,而不是目的地。


保持正确的方向,就会抵达你想去的地方。



13

毛竹在成长期前4年只生长约3厘米,但到了第5个年头便会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快速生长,仅仅用6周的时间就能长到15米。


前4个年头毛竹并不急着向上生长,而是拼命地向下扎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方米,为后面的快速生长提供充足养分。


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如此,要生长得高,就要先厚积基础,向下扎根。


如何厚积基础?


大量阅读,阅读经典书籍,阅读理论书籍。教育理论书籍为教师提供了关于教育教学的理性思考和指导,帮助教师认识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使教育教学活动更加科学、有效。



14

对于教师,如何才能保持持久的学习内驱力和生命活力?答案是,从浪漫进入精确。


如何才能进入精确期?做研究。


向名师究竟应该学习什么?


一是精深阅读,持续写作。具备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的能力。


二是做研究,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浪漫期感受到的是名师的魅力,精确期感受到的是知识的魅力。后者才是最持久的。



15

人每天都遇到大量事件、事实。


一生中对这些事实的理解和选择,就构成了所谓的命运。




16

一开始,会有新鲜感,跟随他人,纷纷投入,这是常人之心态与习惯。


久之,当新鲜感过去,还能持续吗?


古人说,求名于朝,求利于市,求智于孤。耐得住寂寞,才能守来一树繁花。


这个过程很难,但恰恰是卓越与平庸的分野。



17

坚持,是一种优秀的生活态度。


表面的坚持毫无用处,学习坚持也是一门学问。不拘泥于琐碎生活,不被当下的挫折或蝇头小利影响,让灵魂能保持一种清澈与明亮,能始终站在一个宏大的旁观视角来审视自己的生命。



18

奋斗的动力从哪里来?


归根到底:一是希望,二是失望。


希望,就是成功的可能。看到可能性,知道有可能实现、得到、获取,进而激发出内在的渴望感而精神振奋、勇气鼓足、快马加鞭。


失望,就是挫败、跌倒、遇阻,因不愿意、不甘心、不罢休,强烈要摆脱难以忍受的现实困境,所以奋起一搏、孤注一掷,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受常人不愿受的罪。


大多数人本来都有进取心,为何随着年龄增加,逐渐“躺平“?


一是感觉无论如何奋斗也难以实现梦想;


二是即使不奋斗也差不到哪儿去。



19

成长,主要靠自己。


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自主发展,教师成长的秘诀是自主成长。



20

底层逻辑+环境变量=方法论。


掌握了底层逻辑,就探寻到了万变中的不变,才能动态地、持续地看清教育的本质。一个老师,掌握了教育的底层逻辑,再灵活考虑环境和条件的因素,就能创造出适应当下的有效方法。



21

真正的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1. 不必担心输在起跑线上,重要的是耐力和恒心,而不是起跑和冲动。

2. 一开始别冲得太猛了,冲得猛难持久。

3. 过程是枯燥、孤独的,最终的对手是自己,不是他人。

4. 别担心人多竞争大,大部分“表演性学习”者过了新鲜感,会陆续退出。



22

当处境、条件都大体相同时,导致人与人之间差别的因素,并不是天赋(当然,天赋非常重要),归根到底是两个因素:


一是自律,二是吃苦。


自律,就是长时间的和自己的惰性、欲望、拖延等等作斗争,就是持续不断地给自己注入坚持下去的力量。


吃苦,就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日复一日,默默地投入枯燥乏味的事中。


久而久之,自律会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


而起初感觉到的“吃苦”,也会由于领会到内在的意义和魅力而嚼出不同的味道。


23

别把辛苦当做努力。很多时候,之所以辛苦,就是因为不努力。


什么是努力?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什么是辛苦?方向跑偏,南辕北辙;方法错误,劳而无功。



24

走路“偏航”,对提醒的人常会感谢并反思,做出调整。

思路“偏航”,对提醒的人常不以为意,并竭力辩护。


所有的管理,归根到底是自我管理。

所有的教育,归根到底是自我教育。



25


强者三大信念:一切都是自己的错;别人的成功都是必然的;自己的成功都是偶然的。


弱者三大信念:一切都是别人的错;别人的成功都是偶然的;自己的成功都是必然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