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落实为本,务实为径,求实为魂

(2025-03-04 14:32:29)
标签:

杂谈

情感

分类: 杂谈
落实为本,务实为径,求实为魂

在当下教育环境中,学校承载着诸多重要使命,它既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也是教师实现职业价值的舞台,更是承载社会期望的关键所在。因此,学校要想切实达成高质量发展,成为各方认可的优质学校,就需要脚踏实地,通过扎实有效的落实举措,将一系列理念转化为务实行动,朝着实现校园场景美、人文美、行为美的目标迈进,尽显求实底色。


首先要做到把想法变成方法,重在落实,这是学校发展扎实落地的开端和根本。学校管理团队与教师群体往往不乏极具前瞻性的教育设想,然而,将这些想法转化为可执行、有实效的方法才是关键所在。以构建学本课堂为例,不少教师意识到传统单向讲授式教学的局限,有了打造以学生为主体、互动式教学的想法。那就要从教学环节的设计入手,改变过去教师主导课堂时长的做法,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精准规划出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以及成果展示的具体时间占比,让课堂真正“动”起来。同时,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工具,如利用智能教学平台收集学生预习、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的数据,教师依据这些数据精准掌握学生的知识薄弱点,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后续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活动贴合学生实际需求。通过这样实实在在的举措,就是要把关于教学改革的想法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筑牢根基。再有学校的文化理念,育人思想一定要根植于每一位师生的心中,内化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一定不要只停留在头脑中,张贴在墙壁上,避免其沦为空中楼阁。


其次还要做到让非常变为日常,重在务实,这是学校发展持续稳定的核心与途径。现在的学校的管理中,经常会出现那些所谓的非常规、非常态的教育活动,看似光鲜、热闹,实则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它们虽有一时之效,但难以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对学校长远发展助力有限。比如,某些学校为应对检查或展示形象而组织的特色活动,往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筹备,活动结束后却未能在日常教学和校园生活中留下痕迹。还有不切实际的教学模式引入等。学校应立足日常教育的本质,聚焦常态化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像在课程建设方面,将特色课程开发作为日常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组织教师团队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结合学科前沿知识,定期推出具有本校特色且能长期开设的校本课程,让学生能在日常学习中接触到丰富多元的知识体系。再有课堂教学研究中,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公开课与常态课的割裂,没有建立在常态教学实际上的研究只能就是表演,与课堂教学的提升没有实际意义。在校园管理上,把安全管理融入每日的校园生活细节,从安全制度规定的严格执行,到校园设施设备的定时排查维护,再到常态化的安全教育课程与演练,使校园安全成为师生无需刻意关注却时刻得以保障的日常状态。如此,把那些看似“非常态”的事务转化为持续的日常工作,校园就会愈发呈现出教育的色彩,人文文化等方面会在日复一日的沉淀中自然出现。


最终是要让愿景变成风景,重在求实,这是学校发展迈向理想之境的“魂”之所在。每所学校都怀揣着营造和谐美好、积极向上校园氛围的愿景,而要将其转化为师生可感可知的现实风景,需从细微处入手,规范并引导师生的行为习惯。学校可基于本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制定一套完善且细致的行为准则与评价机制。教师层面,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引领,将关爱学生成长、积极参与教研、主动与家长沟通等行为纳入常态化的工作要求,通过定期的师德考核与表彰活动,激励教师以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层面,从日常的文明礼仪、课堂纪律、校园活动参与等方面明确行为规范,设立班级、校园两级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行为,同时对优秀行为进行宣传推广,让文明行为在校园内蔚然成风。长此以往,校园里处处彰显出积极健康、井然有序的行为之美,成为汇聚人文与自然之美的育人佳境。那描绘出的学校美好愿景,就会实实在在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成为现实。


我们知道,“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这是教育者的责任。学校管理就是要通过将想法变成方法来落实,将非常变为日常去务实,将愿景变成风景来求实,从而达成美好教育的实现。这样的校园环境布局合理、整洁有序,花草树木相得益彰,打造出舒适宜人的空间,尽显环境之美。这里的教师怀揣教育热忱,以高尚师德育人,这里的学生积极进取、互帮互助,共同营造出浓厚向上的学习风气,展现出人文之美。教师言行优雅稳重,学生举止文明有礼,家长作风开明重教,在校园各处都彰显出文明有序的风貌,呈现出行为之美。这样的校园一定是一所能助力师生更好成长的优质育人场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