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李政涛:教师要活在教育信仰里,不求活在学生的生命里
(2024-12-31 08:11:2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对话李政涛:教师要活在教育信仰里,不求活在学生的生命里
注:本文从理论层面与李政涛教授商榷。笔者认为,李政涛教授提出的“教师的生命本质:活在学生生命里”理论有失于偏颇,或存教育利益化倾向。本文从教育的本质及价值角度阐述其中的失误之处,望李政涛教授批评指正。
李政涛教授是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研究领域涉及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和教育人类学。博士生导师。笔者十分敬仰并认真学习李政涛教授的教育思想及主张,特别是他在新生态教育实践研究中的成果值得教育同行借鉴和学习。
李政涛教授著作等身。他也是教育“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领域的发起人与奠基人。正因如此,李教授指出“教师生命的本质:活在学生生命里”。笔者为规避断章取义之嫌,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学习。但由于水平有限,依然不能透彻把握真谛。这就需要李政涛教授理解并原谅一个普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了。笔者致力于探讨李政涛教授的教育理论,并促进个人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有所进步,这也是笔者打算跟李政涛教授隔空对话的本意了。
教育科学乃至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有一个禁区,也就是对教育研究的基本价值判断,不取决于“为教育而教育”的理想,而是取决于教育是否对人类有益。我们对教育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索教育“是什么”和“为什么”及“做什么”和“怎么做”。前者是指引教育发展的目的和方向,这就涉及到对教育的本质问题的探讨了。关于教育本质,朱熹《朱子语类》卷九十三有言“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句话就直观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什么呢?教育就是学生成长中的一束光,这束光引领着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奔赴,而这束光的价值会伴随着太阳的出现而逐渐暗淡,甚至消逝。那轮太阳是什么呢?就是学生的信念、前途与命运,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心中有信仰、有方向,有能力驾驭自己的命运。而教育自身是无欲无求的,哪怕被学生遗忘。那就是在学生身上看不到教育的影子,学生与教师才算是真正成功了,学生才能觉悟自身潜能,发挥强大的个性张力,创造自己的未来。
所以,从本质上讲,教育也不是对孩子的“唤醒”。教育或许没有那么大的能量,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导向,也就是促进孩子努力追求正确,勇于试错,在这个过程中磨炼自己。或许教育能起到唤醒的作用,但这也仅是孩子自身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就如虚云法师因打碎一只碗而觉悟一样,那只碗在虚云的治学境遇里无足轻重。具体而言,虚云因一只碗而觉悟,而那只碗却不能成佛;或者说虚云即使没有那只碗,也会在另一个物质里找到真理。教师(教育)自身就如虚云法师的那只碗一样,具有牺牲和奉献精神了。
我们不追求教育(教师)活在学生的生命里。李政涛教授虽然阐明了所谓“教师要活在学生的生命里”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成全,教师的生命价值在于影响、激励、鼓舞,成就学生的生命,学生成长的幸福就是教师成长的幸福。”李教授所解释的不是教育的本质,而是教育方法论。“师生相互成全”即“教学相长”是教师成长的策略,并非教育本质问题,教育更没有力量成就学生的生命。具体而言,教师没有力量改变学生的命运,成就学生生命的力量主要在于学生自身,也就是生命成长的源动力,这里包含着学生生长的环境、机遇等多重复杂因素,教师(教育)只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因素。
优秀的教师应该活在自己的教育信仰里。这个教育信仰就是:要有以身赴教育之怀;要有无欲无求之念;要有至诚报国之情;要有仁爱慈悲之德;要有启智润心之法;要有勤学乐教之行;要有胸怀天下之志;要有以文化人之道。也就是教师要心存教育家精神,刻苦磨砺自我,在教育工作中舍小我而成大我,爱国敬业、改革创新、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奋斗。
李教授在《活在课堂里》一书里指出:“教育的对象、起点、核心、目的是学生的生命。教师与学生的相遇,是一场生命与生命的交织。......从学生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教师便开始在他们的生命画卷中留下笔触,学生的生命便融入教师的生命,教师的生命便和学生的生命不可分割。”在文中,李教授所涉概念“学生的生命”,其本意大概是“学生成长”或“学生命运”,其文理正误不议。
教育的本质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性活动,其核心价值在于激发学生潜能。就如上文所述,这项社会性活动,就如一团火或一束光,引导儿童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教师有能力激发出学生的自身力量勇敢前进,当学生追寻到一片阳光的时候,这束光的任务就完结了,当孩子身上慢慢褪去教育影子的时候,教育就成功了。如果出现“孩子的生命画卷中留下笔触”、“教师的生命与学生的生命不可分割”时,只能说明这是一种失败的教育。
那么,教师跟学生成长的关系是什么呢?教师与学生之间,从人的心理发展规律角度分析,是渐行渐远的关系。就如小学一年级孩子们“向师性”心理最强烈;到初中一年级“自我意识”心理强烈;直到高中一年级独立人格的建立。学生随着自我不断成长与成熟,逐渐褪怯教育的影子。
那么,教师的作用是什么?教师就是学生成长路上的一块基石;教师就是学生攀越高峰的阶梯;教师就是学生摆渡理想彼岸的小船;教师就是学生暗夜前行的一束光。
这就是教师无欲无求、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教育家精神本色。教育不求回报,教师更不求融入学生的生命。教师在人类生命的海洋中,就是一滴水,有生命需要的时候赋予生命营养,没有需要的时候融入蓝天大海。对一个孩子成长过程而言,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不再需要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