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好“四堂课”,学做“大先生”

(2024-12-22 16:44:32)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上好“四堂课”,学做“大先生”
李建全 

学校组织小初高第五届“学术节”,思政学科开展一体化教研活动。一上午的活动下来,干货满满,收获很大。小初高思政课教师坐在一起,互相听评评课、集体备课,这一做法本身就非常难得。听会过程中,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在我的心头萦绕,那就是:今天的我们应该成长为怎样的思政课教师呢?



结合自身的实践,思考再三,我提出以下的呼吁与主张:今天的思政课教师应紧跟国家社会发展的大势,以培育时代新人为己任,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上好“四堂课”,学做“大先生”。具体来说,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一、深耕思政小课堂



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上好思政课关键在课堂。深耕思政小课堂,教师需要做到:一是认真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吃透新课标理念的基础上,贯彻落实新课标,在实践探索中加深对素养导向教学改革的认识与理解;二是认真学习新教材,认识新教材的诸多变化,试着用好新教材的不同板块,积极探索大单元教学,优化教学方式;三是创新教研集备形式,构建基于新课标•新教材深度学习的学习共同体,并通过教师个人二次备课、三次备课,实现教师对集体备课的“师本化”转化,努力让每一次备课都走向深度备课;四是做好思政课教学实践基础上的反思,在实践性反思中不断深化对课程与教学的理解,开展基于“学习-实践-反思”的行动研究,做教学研究者和课程创生者。



二、善用社会大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跟现实结合起来的思政课,有两种基本形态:一是要坚持“引进来”,及时把社会上发生的最新时政热点、重大新闻及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典型榜样人物等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的基础上自主建构对教材内容的认识与理解,进而培养学生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学习习惯;二是要坚持“走出去”,引导学生从狭小的教室小天地走向广阔的天地大教室,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活动体验、研学旅行、实地参观等学习活动,在真实的实践体验中观察、学习、思考与成长。须知,“引进来”与“走出去”不是学科育人的两条单行线,而是时常相遇的相交线,你离不开我,我需要你,共同助力学生成长。在今天惜时如金的学校生活中,带着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何其艰难。尽管如此,作为思政课教师,依然要思考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的可能性、可行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去。



三、借力育人全课堂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但不是唯一的课程。一所学校,如果只有思政课做育人工作,育人效果一定好不到哪里去。道理很简单。立德树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类“课堂”协同发力。为此,思政课教师要学会借力。首先借力德育大课堂。思政课要主动与学校的德育活动进行融合,既可以为学校活动提出建议、提供方案,如为学校每周的国旗下的讲话提供演讲主题、为学校的宪法宣传周提供方案等,也可以在学校德育活动结束之后进行拓展延伸,如十四岁生日庆典之后展开组织学生开展对“责任”讨论、三十公里远足之后展开对“生命韧性、意志力”的探讨等。由此可见,思政课教师要有学校“大德育”的视野,主动把思政课程育人融进学校德育工作全局中去。其次借力学科融课堂。2022年,新课标颁布以来,提出每个学科都要拿出百分之十的时间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为思政课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思政课教师要主动走出学科本位,与相关学科组开展集体备课,思考学科融合的有效路径。如思政课与戏剧课相融合,推出了涵盖“亲情、友情、师生情”等主题的戏剧节,凸显了戏剧课的“思政味儿”。再次借力校本活课堂。思政课借力大家讲堂、家长讲堂、学生讲堂等校本课堂开展育人实践,如邀请法院法官宣讲遵纪守法、邀请安全机关人员宣讲“安全大于天”等,这与思政课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以上多维“借力”的做法有助于思政课扩大朋友圈、共筑同心圆,协同构建立体、多元的育人全课堂。



四、贯通成长新课堂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聚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一声春雷,化作春风春雨,滋润了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验田。各地围绕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探索。尽管各地区探索的努力值得肯定,但探索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显著问题之一就是不同学段的教师主动合作的意识不足、机制不健全、路径不畅通等,导致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步履维艰。除了外在的推力之外,思政课教师主动变革的决心也不可或缺。如果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依然如铁路警察各管一段,那势必会造成各自为战、相互割裂,最终影响的是思政课的育人实效。为此,一线思政教师要站在百年未有之变局、育时代新人之全局,树立小初高大思政课一体化的育人格局,重新审视并创新实践各自学段的思政课。在日常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备齐四个学段的教材,备课前做到“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明确各学段的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等;要多走向其他学段的课堂,主动了解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学情况;还要积极参与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研活动,与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开展对话,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与职责要求,等。



那么,今天的我们应该成长为怎样的思政课教师呢?我想,每一位思政课教师心目中的答案一定会越来越清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