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本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有效?

(2024-12-18 20:15:55)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生本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有效?



        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作为生本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越来越多地被普及,它也是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重要目标之一。小组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这些素养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那么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呢?下面我谈一下我个人的一些思考。






1.建立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集体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成功,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因此,小组内部人员的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在进行小组分工时,综合考察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爱好、成绩差异等因素,根据我的了解先对学生进行座位的调整。然后进行前后桌4人分组,争取做到组内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异质组合。在组内对每个组员还须进行合理的分工,我会在小组中选择一名学习成绩好,管理能力突出和学习态度积极的同学担任组长,组长要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自己完成好任务的前提下,组内不会的他应负责讲解。同时他还应该检查组内成员的完成情况。异质分组可以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补充,相互帮助,从而促进学生的集体进步。





2.合理科学安排合作学习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也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要求适时而用,不可滥用。有的教学内容需要合作交流,有的教学内容不需要合作交流,只适合教师讲解、演示。合作性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加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这样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所以这时候就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作为教师,应该细致研读教材,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哪里,科学打磨核心问题,然后确定小组合作交流的内容,工在课前。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




3.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之上的,在学生个人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效。所以一定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上学期在学校听评课时,听到一位资深教师评价说,教师不要一展现出问题,就匆匆宣布进行小组合作。这样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甚至还有同学没有明白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就被“合作”了,这样的小组合作就有可能变成优等生的“一言堂”,这样的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根本没有任何高效可言。课堂上我们注重的应该是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要一个结果。





4.合作学习应处理好组内异质生之间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的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没有处理好组内优等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关系,不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级分化。在上学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我发现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只是相当于走了个形式,人云亦云。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对此,我的做法是,在某些问题设计时,我可以把一个问题分成几个分层次的子问题,把组内学生编号,并指明几号学生回答哪个问题。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基础去思考适合他的问题,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思考,达到提升。避免了中等生正好,学困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的局面。在与深圳人大附中小学倪老师的对接交流会上,也有同事提出这一疑问。倪老师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在汇报交流时,可以优先安排中等生汇报交流,然后让学困生汇报,可以是复述,也可以说自己的想法,最后让优等生补充或是评价。这样的做法也极大的发挥了组内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不管是哪种方法我觉得都是真正发挥了合作学习活动,实现了优等生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提高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我更喜欢张齐华老师的叫法“社会化学习”,即小组内每个同学都是独立的社会人,每个人都应该被看到,都需要有提高和发展。




5.建立激励性的评价机制。




      个人的优秀并不优秀,小组的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我在教学中每4周进行一次最佳小组以及最佳个人的评比,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针对数学教学的特点,我会在课前计算,家庭作业,课堂发言(包括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课堂纪律,四个方面给各小组打分,每次的分值奖励1-5或是-1—-5。每次分数最高的小组会有奖状,或是减免作业,或是小礼物等奖励,在这一阶段表现特别突出的个人还会得到创新章的奖励,这可是特别大的诱惑。这些评价机制引进后,小组内学习氛围更浓厚了,全班比学赶超的劲头也更足了,总体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






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着很多需要进一步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课改理论,不断充实自我,不断实践和反思,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