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抓成绩的教师上课,永远不会出现这5个教学环节
(2024-12-18 16:01:3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会抓成绩的教师上课,永远不会出现这5个教学环节
你好呀,戳上方蓝色字关注一棵朱顶红,一起成长图片
语文教师+班主任,喜爱阅读、写作、跑步,也爱养花,特别是各种朱顶红。
图片
第146篇文章
在教育的舞台上,优秀教师的表现往往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参与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在课堂上会刻意避免以下5个低效的教学环节。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环节是什么,以及优秀教师是如何应对的。
01 缺乏互动的单向讲授
在许多课堂上,教师采用单向讲授的方式,尽情地传授知识,而学生却沦为被动的听众。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缺乏参与感,更使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学习状态。
优秀教师则会设计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参与讨论和合作学习。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在讲解一篇课文时,先提出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再分享他们的见解。
通过这种互动,学生的思维得以外显,教师也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这种互动不仅限于口头交流,优秀教师还会运用各种工具,如在线投票、课堂小测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这样的课堂氛围,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教师对教学效果有了更清晰的把握。
02 课堂练习与教学目标不匹配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顾着讲解,忽视了课堂练习的重要性,导致学生无法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优秀教师会在教学设计中,确保课堂练习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讲解完“场景描写”,立即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随课微写”,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这样,教师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学习进度。
03 没有及时的评价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评价反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
优秀教师会确保在课堂中或课后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指导和评估,或者鼓励,或者拔高,或者启迪,能量满满,指向性明确,而不是漠视或者无视。
例如,语文教师在学生完成作文后,会逐一给予具体的评价和建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此外,优秀教师还会定期进行小测验摸底,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根据结果调整后面的教学模式。
这种及时的反馈机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被关注和被推动。
04 对后进生的表现关注不够
对后进生的表现关注不够,为了拉进度,课堂喜欢或者习惯让优生或者中等生回答问题,看似上课行云流水,实际上却是“危机四伏”,把后进生与优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很影响平均分。
朱永新:“教育的本质是关爱,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老师上课应该有“两颗心”,一颗心想着怎么教得最简单,一颗心时刻紧盯着后进生,看他们的动作、神态,判断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而调整教学方案。
决定班级下线的,绝对是那几个让人心烦但是又不得不把他们照看着走的后进生,除非你对教学成绩已经放弃了。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后进生的表情和参与度,主动提问并给予他们更多发言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同时,教师还会利用课后辅导、个别谈话等方式,帮助后进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05 缺乏常规的组织模式
课堂管理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缺乏有效的组织模式,导致课堂气氛松散、效率低下。
优秀教师会运用一些常规的组织模式,比如鼓励的口令、掌声、手势、背诵诗句,拉回注意力,来增强课堂的凝聚力。
优秀教师在课堂上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参与感。
通过这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优秀教师通过避免低效的教学环节,积极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效果。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及时给予反馈,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都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
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更优秀的教育者,为学生的未来铺就光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