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页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2024-11-07 09:07:0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案 |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项目 |
元谋人 |
郧县人 |
蓝田人 |
北京人 |
山顶洞人 |
||
时间 |
距今约170万年 |
距今约100万年 |
距今约160万年 |
距今约70万-20万年 |
距今约3万年 |
||
地点 |
云南省元谋县 |
湖北省郧阳县 |
陕西省蓝田县 |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
||
制作工具 |
制造和使用工具 |
打制石器; |
打制石器,制作骨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
||||
用火情况 |
|
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 |
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 |
||||
意义 |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
|
|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
|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1.农业起源:距今约1万年,我国的南北方同时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
2.定居生活: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稻作农业的繁荣
河姆 渡人 |
所在流域 |
长江中下游地区 |
发现地点 |
浙江余姚 |
|
生活年代 |
距今约7000年 |
|
房屋样式 |
干栏式建筑 |
|
生产生活情况 |
使用木结构水井;广泛使用骨耜,稻作农业具有相当的规模;家畜饲养以猪、狗为主;懂得使用天然漆;会制作陶器、玉器和乐器骨哨;掌握雕刻技术。 |
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项目 |
仰韶文化 |
大汶口文化 |
生活年代 |
距今约7000-5000年 |
距今约5900-4400年 |
所在流域 |
黄河中游地区 |
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 |
遗址代表 |
半坡遗址(陕西西安)、河南灵宝西坡遗址 |
山东章丘焦家遗址 |
房屋样式 |
半地穴式房屋 |
- |
生产生活情况 |
制作磨制石器;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粟、黍,饲养猪、狗等家畜;使用弓箭、渔叉;使用装饰品并制作乐器陶埙;会纺织、制衣;有公共墓地;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阶级分化 |
制陶技术有较大发展;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快了迈向文明社会的步伐 |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1.早期城市:大约在5000多年前,我国原始社会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人口显著增长并开始向区域中心集中,早期城市逐步形成。
2.早期国家: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对内进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形成了早期国家。
3.文明的起源: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
项目 |
良渚古城 |
陶寺古城 |
地理位置 |
浙江余杭 |
山西襄汾 |
生活年代 |
距今约5300-4300年 |
距今约4300-4000年 |
面积 |
内城约300万平方米,外城约630万平方米 |
达280万平方米 |
建筑 |
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有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 |
宫城内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质的建筑材料 |
墓葬 |
贵族墓地随葬精美玉器,普通墓葬随葬品稀少,说明当时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
大型墓葬集中分布,随葬品来源广泛,很多小型墓没有随葬品,说明当时阶级分化严重 |
证实 |
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
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
结论 |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距今5000年左右,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合,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 |
三、远古的传说
1.传说中的著名人物:炎帝、黄帝。
2.炎黄部落联盟:阪泉之战后炎帝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涿鹿之战后蚩尤部落归附炎黄部落联盟。这一部落联盟逐渐演化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3.禅让制:黄帝之后,尧、舜、禹依次成为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