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设计系列德育课程:构建整体性的学校育人系统

(2024-11-07 08:43:38)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设计系列德育课程:构建整体性的学校育人系统

【学校要让每一位教师都焕发出教育者的力量,进而汇聚成点亮每个孩子的教育光芒】

如何给老师们提供一套教育工具?怎样的工具是老师们可操作的,可以直接让孩子形成“对”的?这是破解教师(班主任)困境之关键。

01

依托「教育逻辑线」
设计4门课程,形成育人工具体系

我们对优秀班主任的带班经验进行解剖,提出了如下教育逻辑线:“对”行为-“好”习惯-“有”能力-“正”能量,即“儿童德育始于行”。

孩子们的美好品质不是直接产生的,就如同“气自华”不是直接培养的,而是来自“腹有诗书”,脱胎于“腹有诗书”,所以从“腹有诗书”到“气自华”便是一条逻辑线。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腹有诗书”是可以做的行为,可以分解,可以课程化;而“气自华”是“腹有诗书”之后给予人的感受,是内在品质的外溢。

比如:光盘是个好习惯,有了好习惯就会形成节约的能力,这种能力会散发出俭朴的能量。当孩子们有了这种能量之后,去从事千差万别的工作,尽管工作类别不同,但他们在工作中都会透发着俭朴的能量。这便是教育。

根据这个逻辑线,我们设计了四门课程,组成学校的育人工具体系。

第一门是“十会课程”。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孩子们一开始便养成“对”的行为,进而衍生出许多的好习惯。这门课程放在一年级,特别是一年级的第一个月,目的是通过第一个月的努力,加上第一个学期的巩固,使每一个孩子做对基本的10个行为,这些行为在今后的成长中会组合衍生出更多“对”的行为。

第二门是“十能课程”。这门课程通过继续深化和细化后的行为载体,以荣誉获得为形式,帮助学生完成从习惯到能力再到能量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而言,整个课程学习就是一个不断争取获得荣誉的过程;对教师而言,这门课程就是保持学生成长动力,进而以动力支撑从习惯到能量的发展过程。


第三门是“活动课程”。这门课程旨在用活动去影响学生。泰戈尔的《飞鸟集》中有这样一句诗: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活动课程”就相当于水的载歌载舞,于无声处浸润学生成长。

第四门是“报告课程”。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稳固而客观、具有正能量的自我认识。通过自我认识的形成,学生不断进行自我修正、自我努力,进而形成战胜自我的成长力量。这就是《道德经》中的“自知自胜”。

这四门课程融合成一个系统,成为教师的育人工具。在实施这些育人工具的过程中,由班主任队伍为主导,学科教师分别融入其中,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学校育人系统。

02

依托“看得见的”课程实施效果
激发教师的教育动力

任何课程,特别是这种没有考试任务的课程,如果教师不是发自内心地愿意去做,如果没有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创造性的自觉开发,那么就不可能产生预想的效果。

因此,育人工具的使用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发自内心的意愿,二是教师创造性的自觉。因为对具体的教师个体而言,使用教化工具简单干脆,不用连贯,以管住为要;使用教育工具繁杂系统,持续发力,以培养为要。使用教化工具的时候,若学生成了“问题生”,那责任可以归结于学生,因为其“不可教”;使用教育工具的时候,如果学生出现问题,那责任一定在教师,说明我们的教育工具或工具实施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如果让教师自由选择,那老师们多半会选择“教化”。因此,面对由教化者向教育者转变的现实需求,学校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

另外,学校需要在提供教育工具之后,让老师们看见教育工具使用的过程与效果。

以我校为例,之前的老师们特别怕带一年级,每届一年级的班主任们都会嗓子哑,班主任们就像景区导游,都会戴上一个“小蜜蜂”;但是在提供了“十会课程”之后,老师们发现小朋友知道什么是“对”的行为,并且“对”的行为越来越多,一年级班主任不用戴“小蜜蜂”哇哇喊了,嗓子不哑了。接着,我们继续推出以保持动力为目的的“十能课程”,将一年级学生“对”的行为渐渐发展为习惯,进而形成能力,聚成能量。老师们发现,从前到了五年级总会出现的几大“金刚”没了,校园里也没有“混世魔王”了,校园霸凌也消弭于无形……“十能课程”下形成的“共生场”带给孩子们阳光和动力,也让老师们乐此不疲,体会到教育的力量。

当学会使用教育工具后,老师们真正体会到教育的幸福,逐渐成为真正的教育者,成为纯粹的教师。有了这样的体验和体会,老师们自然也就会爱上当班主任。



如今,包括这四大课程的育人体系已经成为浙江省幼小衔接与特殊儿童教育典型案例,并在全国六个省份应用,正在逐渐改变更多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立德树人是根本大计,学校作为立德树人的基本单元,要帮助教师从一个教化者转变成一个教育者;让教师成为教育工具的使用者与创造者;让每一位教师都焕发出教育者的力量,并汇聚成点亮每个孩子的教育光芒。可能这便是教育家办学的意义所在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