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办学校,应这样做“减法”

(2024-11-05 22:13: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民办学校,应这样做“减法”
李炳亭 
教育是减法,即为道日损,一切的加法不过是在“有为”的层面。

从方法到方法,从模式到模式,从工具到工具,有为法在本质上仍不过是“从问题到问题”,而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来自于认知困局。

云层之上全是晴天,我们所遭遇的那些“阴雨连绵”,是因为身在云层之下。


教育的减法同样是始于教育者自我生命的觉醒,只要破不了认知,每一个观点都是污点,每一种文化都是囚笼,每一个行为都是执著。

教育必然要转型,天道使然。

从关注升学转向关注生命,即幸福第一。从课堂转向生活,即师生关系第一,或者叫情感第一。从知识转向心灵,即觉醒第一。这就是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学校教育自洽和做出匹配的。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更加追求人的生活感受和创造力,更加需要情感和精神价值,知识有什么用,苦学十年储备的那点东西比不上一个U盘。


如果只是学知识,学校就没有存在的任何必要了,互联网就可以解决。但教育的不可替代性恰恰是在知识之上体现出来的,它是穿越观点、认知、方法、模式、技术、工具等等一切“有形”存在的那个东西。

你可以把它叫做精神,或者心灵、灵魂,而我们的教育独独没有这个,因而是“残缺”的,更是失魂落魄、魂飞魄散的。据此而言,教育的责任根本不在教师,也不在学生,更不在家长,你不能总是找一个背锅侠替罪。

在更高级的层面上看生命,只要移除“石头”每个人都是狮子,教育哪里是把石头雕刻成狮子?承认生命的完美为什么这么难,其深层因素依然是根植于文化的控制阴谋,如果承认你“完美”,又如何实施“教化”。

圣人真不仁啊。“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有这种洞见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因而老子只能说完就跑,西出函谷,所以鹿邑成不了曲阜就可理解了。


教育是全息的,每一个行为、课程、活动、文化甚至片言只语、一笑一颦里都包含着认知观念。如果烧香有用,寺庙谁人能进,如果屎里能提取黄金,屁眼早就归于“公器”了。

有为法是囚禁生命的陷阱,当我们说教育是指向于生命时,它的价值恰恰在于让人抬头,看见“又高又远”。

如此,当人摆脱了种种文化控制和方法制约时,才能走向解放,还原成本来的样子,富饶、自信、快乐、创造。

在每一个细节里尽情活着,在每一片眼神里蹁跹盘桓,在每一缕阳光里感受温暖,在每一滴雨水里看见透明的自己。


在高维上教育和教学都大道至简,随心所欲,因而我计划再做一个“明师醍醐班·二阶培训班”,培训采用“三境心法”教学,“三境”即环境+情境+心境,“心法”即捅破认知观念,立在高维上触摸教学的灵魂。

一天课程,限招30人,不分学段,每校最多报名2人。

如果你认可,不妨来试试,这样一个“超方法”的培训是不是可以醍醐灌顶。

不从有为法里跳出来,什么时候也不可能看见问题的真相,当然也无从谈及何谓觉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