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想的教育过程

(2024-09-10 15:23:18)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理想的教育过程
程介明

9月10日是教师节,也是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香港大学原副校长程介明先生八十岁华诞。为便于读者朋友更多了解程先生,下面将香港大学校长在2022年授予程先生“2022 名譽大學院士”时的“赞词”转发如下:



程介明先生出生于抗战期间的昆明,因此他的名字中带有“明”。1949 年 3 月,他与家人从上海搬到香港,他在大学之前就读于七所不同的学校。



程教授拥有香港大学物理及数学学士学位(1966 年)、数学特别学士学位(1967 年)和管理与规划教育硕士学位(1983 年),以及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现为伦敦大学学院)的博士学位(1987 年)。



程教授是筲箕湾工人阶级区的私立中学 Elementi College 的创校校长,他也曾在港大马路对面的著名圣保禄书院任教。



他在 1970 年代积极参与当地教育政策,并继续成为教育委员会的有影响力的成员,该委员会于 1999 年启动了全面的教育改革,引发了教育系统的 3-3-4 结构性变革。



在学校任教 15 年后,他担任了 9 年的校长,于 1984 年加入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从那时起,他就一直在学院工作。



程教授的研究重点是教育规划、政策制定和改革。他的定性研究课程是香港大学的第一门此类课程,并成为他在这里的标志性课程。1996 年至 2006 年,他担任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客座教授,以文化和教育课程而闻名。他是 1980 年代初第一个研究中国教育体系的人,并曾在内地许多著名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他是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的成员。



程教授于1995年获委任为香港大学讲座教授,并担任多个领导职务,包括教育院长、副校长、校长高级顾问、旧礼堂及李希慎礼堂舍监,以及柏立礼书院院长。自 1980 年代以来,他定期在《信报》的每周专栏中分享他的专业知识和见解——至今他仍然在撰写该专栏。



程教授于 1999 年创立香港大学发展及校友事务处,积极支持大学各学科的工作,并在母校和香港大力发展慈善文化。



在全球范围内,他曾担任许多主要国际组织的咨询研究员,包括世界银行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使他走遍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村庄。他参与了许多国家的政策讨论、评估和培训,并以其对社会变革及其对教育影响的关注而闻名。他是伦敦大学学院教育与社会学院荣誉院士,也是香港教育研究协会的资深会员。



学贯中西博学笃行 
茱萸未老岁岁育人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学术顾问顾明远先生撰书




图片

程介明:理想的教育过程



——经历要多、考试要少、空间要大、情感要深



首先,我来谈谈目前全世界的现状。归纳起来,我认为有三点:一是社会变了;二是世界乱了;三是科技狂了。简而言之,“变了”“乱了”“狂了”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常态,也是当下的教育面对的常态。
“社会变了”,指的是后工业时代的生产不再是为了满足需求,而是为了营造欲望;生产特点已经从大量生产转为少量多款;以前年轻人讲究安居乐业,现在年轻人要不落俗套,尝新尝鲜;新生代的幸福观、职业观、成功感、满足感都已经大不一样。“世界乱了”,是指毫不掩饰的保护主义、不由分说的跨国干预等等。“科技狂了”,则是指虚拟世界超越了现实,真假难分;机器智能替代人类劳动,甚至有可能超越人类;云端生活超越边界,让很多人小圈自赏;大数据超越个人,隐私保护存忧。
对此,我们的下一代必须是新的一代,必须在知识技能、待人接物、品质品德、价值观这四个方面有全新的要求。比如,知识技能方面,要知识广博、善于钻研、敏锐观察、乐于学习、维持好奇、有全球视野;待人接物方面,要善于沟通、有团队精神、乐于助人;在品质品德方面,要积极向前、勇于承担、敢于创新、不断探索、永不气馁;在价值观方面,要渴望和平、热爱自然、坚持正义、维护公平,等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新一代呢?我认为,全方位培养好新一代,需要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从经济话语转向人文话语,从知识技能转向核心素养,从研究教法转向研究学习科学,从课程科目转向重视学习经历,从学生懂些什么转向学生能做什么。
以我的观点,理想的教育过程应该是:经历要多、考试要少、空间要大、情感要深。
一、经历要多。哈佛大学认为学校不仅要向学生提供优秀的教师和优良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还要让学生可以到别的国家、地区去旅游、服务甚至参与建设。
二、考试要少。新加坡宣布从2019年开始,小学一、二年级取消考试,并且在3年内,逐步取消小三、小五、中一、中三的年中考试。2017年,韩国宣布初中3年里至少有一学期不考试。
三、空间要大。2012年,哈佛大学在给所有新生的一封信中,鼓励他们休学一年,不上课。信中写道:新生们进入了某个专业,常常不知道这个专业是做什么的。因此,希望新生第一年不要来哈佛上学,也不要到别的学校去上学,除此之外什么都能干,可以旅游、可以进行商业实践、可以运动等等。哈佛大学希望每一个新生都能真正认识自己,这就是给学生以更大的空间。
四、情感要深。克里斯·坦森教授写了一本书叫《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书中写道,哈佛商学院毕业生每5年都会组织一次聚会,第一个5年重聚时,同学们都意气风发,前程无限;第二个5年,大家都美满幸福,劳碌无暇;但当第三个5年聚会时,有些校友出现了危机,事业失利,家庭失和;第四个5年重聚时,有些校友甚至出现了人生重挫,身陷囹圄。
到底应该如何衡量自己的人生?坦森指出,“认真思考并努力寻找你的人生目标和使命宣言,那将是你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