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家精神的内涵理解和价值追求

(2024-05-13 15:17:22)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教育家精神的内涵理解和价值追求
吴伟平



2023年,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与会代表,勉励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把师资队伍建设上升成“为民办实事”项目,持续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坚持教育优先,教师为本,师德为魂,推动广大教师全方位成长、全方面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当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



01

教育家精神的内涵理解



教育家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在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时代语境中得到丰富和确证。今天我们学习、践行、弘扬教育家精神,就是打开一座文化的富矿,找到精神成长的坐标。



1

坚持以德铸魂,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教育家即“大先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教师形象的时代激活,是中国话语的智慧表达。“先生”之大,在于大情怀和大境界,有为国为民的大担当;“先生”之先,在于先知,更在于先觉。我国知识分子历来重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始终与民族复兴同向同行。教师身负“传道授业解惑”之天职,应当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始终做到:筑牢立身从教、教书育人的信仰之基,坚定教育报国理想,凝聚起披荆斩棘、勇毅前行的强大动力;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树立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求的人生追求,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2

坚持以德立身,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新时代的“大先生”不只要具备扎实学识,更要具备较高的道德品格,成为学生的道德榜样,发挥正面示范效应。陶冶高尚道德情操,以德立身,担当强国建设使命是教书育人的根本道德操守。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是好老师的道德品质,是树立正确师德观的道德风范维度。广大教师应把教师职业视为毕生追求的事业、志业,在自我修养的不断提升中实现道德境界的升华。一要恪守职业道德的自觉,这是基础;二要主动承担起培根铸魂的育人使命,这是根本;三要系统推进、协同落实德行要求,这是关键。我们应根据对教育使命的深刻理解,构建一个美好而切合实际的发展蓝图,引领学生、家长、社会为之共同奋斗。



3

坚持以德施教,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教育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广大教师要以超越当下的勇气和想象力,坚定地去迎接必然到来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家要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这为广大教师躬耕教坛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和具体的方法:要更新教育理念,这是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育人智慧的必备前提条件;要积极转变育人方式,这是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育人智慧的必经方法与路径;要精进提升育人本领,这是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育人智慧的必做功课。



4

坚持以德立学,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挑战,更是机遇。“面壁十年图破壁”,百余年前,伟大革命家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新时代,我们应当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广大教师须以身为范,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以践行终身学习理念为基础,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职业目标,以培根铸魂的职责使命为根本方向,精耕细耘,不遗余力、迎难而上地启蒙和影响学生。



5

坚持以德树人,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史蒂芬·柯维在《第3选择》中指出:“任何人只要留意看,都可以在每张独一无二的脸上感觉到孩子们那无限的期许。这些期许无法成真对社会来说将是无法估量的损失。”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使者。少年儿童在成长的紧要处、关键处,要靠教师爱的引领,要培育“孺子牛”,就必须从小哺以理想和信念。一个好教师应做到以爱育爱,做既教书又育人的教育家;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做既授业又传道的“大先生”;要传承爱的教育,做学生“报国梦”的筑梦人。



6

坚持以德育德,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夷山朱熹园考察时提出:“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也是教育人必须捍卫的正道。广大教师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践行者,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要把握好赓续和发展、高线和底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三尺讲台是教师不变的坚守。广大教师要学习、理解新课标倡导的从“教知识”走向“育新人”的新要求、新导向,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02

教育家精神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这是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努力方向。在师道尊严的高地讲师德情怀,教师对自己必须有更大的信心和决心。



1

教育家精神是教师队伍凝聚的价值共识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引领和价值支撑对教师职业生命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在长期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民教师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和大国良师的价值召唤。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碰撞与批判、涤荡与认同,教育更需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这意味着,广大教师应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为使命,深刻理解民族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创新内核,锻造出与未来社会变迁相呼应的价值观念与精神气质。



2

教育家精神指明教师专业发展的前进方向

教育家精神六方面的内涵,从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从教的价值追求和方法论层面,建构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系统框架。具体而言,其从理想信念、育人智慧、弘道追求角度,指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前进方向,从道德情操、躬耕态度、仁爱之心方面,明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指南。教育的终极意义和基本规律,要靠教育人坚守。在教育家精神的指引下,广大教师要为民族执薪火,为先贤立心碑,为后人正世范;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以课程改革的育人蓝图为指南,围绕2022年颁布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落地实施,化理念为思路,变想法为办法,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转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



3

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强国之路需要大国良师,有家国视野、格局和情怀的良师才能培养出有强国之志、具强国之能的接班人。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的教师群体立德、立心、立行,教育家精神安顿新时代教师的身心和灵魂,赋能新时代教师担当教育强国的伟大使命,诚如叶澜教授所言:“只有与时代精神一致的教育理想,才能引导一个推动时代向前发展的新教育的构建。”教育强国之路漫漫,但必将一往无前,以教育家精神为强大武装的教师队伍才能凝聚起建设教育强国的磅礴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