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感到生活空虚?
(2023-11-01 09:32:0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为什么会感到生活空虚?
——初中生成长问题解答(1148)
王有鹏
【学生提问】
在生活中,我每天很忙,但是还是好空虚,每天都感到少了点什么。为什么在生活中,我感到空虚?
【教师解答】
空虚心理是指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出现空白,缺少信仰、失去寄托、闲散寂寞、百无聊赖,这是一种寂寞无聊的心态。心理空虚者往往干什么都“没劲”、“没兴趣”,严重者或沉溺于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或酗酒吸毒、卖淫偷盗,如同行尸走肉。精神空虚者常常萎靡不振,缺乏社会责任感,连自己的家庭及个人生活都可能无法正常维持下去,甚至给社会带来危害。心里感到空虚,是部分学生所存在的很严重的问题。这些学生为什么会感到空虚呢?原因恐怕是:
第一,物质条件优越,吃穿不愁,无需为生活烦恼和忙碌,习惯并满足于享受,看不到也不愿看到人生的真实意义,没有也不想有积极的生活目的。人生缺乏目标,对生活缺少兴趣,没有进取心。许多学生只知道要听课、要学习,却对为什么学习不甚了解,对自已的未来如何也没有把握。他们现在所付出的努力,也未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前途既然感觉渺茫,生活就显得空虚。
第二,生活空间太狭窄,只限于学校和家庭。巨大的学习压力,使他们无暇顾及业余爱好或投身于社会之中,于是单调沉闷感油然而生。
那么,青少年应该如何摆脱空虚感的消极作用,克服空虚感呢?
第一,树立人生理想,明确学习和生活目标。面对空虚,最重要的是要有理想。俗话说“治病先治本”。因为空虚的产生主要源于对理想、信仰及追求的迷失,所以树立崇高的理想、建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就成为消除空虚的最有力的武器。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当你坚定地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前进时,空虚就会悄悄地离你而去。许多青少年看不到知识的具体作用和价值,就认为学的都是没用的东西,殊不知高楼大厦不是凭空建起的,只有今天打下良好的基础,明天才能进一步深造,才能活学活用。
第二,培养对生活的热情。我们常说,生活是美好的,就看你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它。蓝天白云,高山大海,你可以积极地去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或者认认真真地学点本领,帮他人做点好事,也能对自己的成功颇感得意,从他人的感谢中得到欢愉。当你用有意义的事去培养你对生活的热情,去填补你生活中的空白时,你哪还有心情和闲暇去空虚呢?
第三,积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有时候,人们生活在同一环境中,但由于心理素质不同,有人遇到一点挫折便偃旗息鼓而轻易为空虚所困扰,有人却能面对困难毫不畏缩而始终愉快充实。因此,有意识地加强自我心理素质的训练,就能够将空虚及时地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给它以进一步侵袭的机会。
第四,多与人交往,多结交好朋友。与人交往能在相互启示,相互激励,相互帮助中受到心灵的感染,使心灵充实。当然交际的对象应该是有志向的,这样的人能对自己产生良性影响。如果交际对象也是心理空虚的人,这样的人就只能使自己空虚更加明显,甚至造成不良的后果。同学时的朋友,有的成为事业上的伙伴,有的成为生活中的伴侣,友谊常常终其一生。所以,拥有了珍贵的友谊,生活就随之丰富起来。
第五,搞好亲子沟通。中学生除了和同龄伙伴交往外,千万不能忽视家庭成员的作用,最好能和父母建立起朋友一样的关系。
第六,多参加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长才干,实践出成绩。成绩能强化个人价值,满足个人自尊、自爱、自信的需要。有成就动机与自我实现的高层次精神需求,可以为人生增添新的活力。例如,夏令营、运动会、记者团、演讲比赛等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团结精神、竞争意识、交际技巧和责任感,还可以体验到自身能力及知识价值,从而满足精神需要,丰富课余生活,消除空虚感。
第七,培养读书兴趣。读书能使空虚者从狭窄的经验天地奔向无限浩瀚的知识海洋,从中获得智慧、汲取力量,从而情绪高涨、精神饱满,使空虚的心灵不断得到充实。比如可以多读一些名人传记。以名人的奋斗史作为人生的楷模,正确认识自我,不时反思自我,记录自我的人生轨迹与心理变化轨迹,从中感悟人生的奥秘,除去没有精神追求的心态。
前一篇: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秘诀”
后一篇:10道思辨类作文考题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