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出现了心理问题学生,我们该怎么处理?
(2023-03-22 16:11:1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班级出现了心理问题学生,我们该怎么处理?
班上有个学生,性格敏感多疑,总认为所有人在骂他、歧视他。他的情绪经常失控,总想着和他有过节的同学拼个鱼死网破,存在一定的自杀倾向。我想问一下大家,像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这是在班主任攻略交流群中一位老师问的问题。问题一抛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群内的老师纷纷支招,同时也感慨道近些年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明显增多了,他们动不动就要割腕(或拿小刀划胳膊、大腿等部位)、吃药、跳楼···这些学生的出现,让教师一下子成为了高危职业。
群内老师们的对话,让我感同身受。粗算下来,近五年我教了4个心理问题学生(1个重度抑郁,需要服用精神类药物维持。3个中度抑郁,情绪很不稳定)。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不去探讨。
今天就“班级出现了心理问题学生,我们该怎样处理”这一问题,我和大家做一下分享。
一、思想上端正认识
这真不是空话、套话。我们经常在网络媒体上看到“某某学校出现一学生坠楼事件”、“某地一孩子在家中跳楼”等新闻,这里面有一部分就是因为老师和家长不重视造成的。他们简单地认为:孩子所说的悲观厌世的话语,只是矫情或是威胁或是牢骚。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心理出现了问题。所以,当我们发现学生情绪异常或说出极端话语时,一定要跟家长反馈,督促家长带着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
二、学习生活中要精心照顾
管理问题学生时,一定要谨慎。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很敏感,很怕被别人瞧不起、被周围的人孤立。所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老师要主动关心他们,去发现他们的细小进步和努力,并及时给予肯定。谈话交流中多说鼓励、正能量的话,消极、负面的话要少说甚至不说。
三、积极和家长沟通
学生在学校表现怎么样,我们要及时告知家长。学生在家表现怎么样,我们也要及时了解。万一学生的情绪有什么波动,家长和老师也有心理准备去正确应对。
四、因材施教、个性化管理
我们不能按照普通学生的标准对他们做要求,该特殊管理就要特殊管理,该开绿灯的就要开绿灯。前文我提到的那个重度抑郁的学生,因为服用精神类药物导致她非常嗜睡。她问我“老师,我能不能上午10:00到校?”,我同意了。还有一个男生,情绪很不稳定,动不动就不愿意来学校,我也默许了。对于心理问题生,我的管理原则就是在遵循学生身体和心理意愿的前提下进行管理,在他们能够接受的范围内提出我的管理建议。(注意:可能有部分调皮捣蛋的学生冒充心理问题生,一定要做好甄别)
五、潜移默化中进行生命安全教育
我有在教室养殖花草的习惯。每当我的班级出现心理问题生时,我就安排他/她当“花长”,负责给教室里的绿植浇浇水、施施肥,让他/她在相对枯燥的学习生活中感受生活的美好、生命的美丽。当教室里的花开花了、绿植变得茂盛了,我再当着全班的面狠狠的表扬他/她一把。我们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但是我们能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让他/她变得更阳光一些。
六、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
班主任要提醒任课老师、班委、同桌(同寝室友)对其进行特殊照顾,经常关注心理问题学生的行为举止和情绪变化。一旦发现反常,在力所能及的范围进行制止或疏导并第一时间上报给班主任。这类学生一出事就是大事,老师丢了饭碗不说,这也是一个家庭不能承受之痛。
七、教育做好留痕
和家长的沟通,和学生的谈话,老师该记录记录、该录音录音,一定要做好教育留痕。一是记录教学故事,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二是万一哪一天真出事儿了,对自己也是一种保护(哎,当老师太难了)。
前一篇:《教师工作实操手册》
后一篇:我们到底该怎样向优秀班主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