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会长”的解决策略
(2022-11-14 15:40:0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学校“会长”的解决策略
武开天
非常时期,拉个短会,本来是讨论两个小问题,结果听到了参会人员的各种抱怨和发泄。仔细一听,原来是在抱怨近期学校会多、会长。但反过来一想,三级质量分析、读书分享、青年教师业务培训都是规定动作,线下工作期间,学校亦是如此,并不存在“会多加码”的问题,那就应该是“会长负重”的问题了。
对于老师们反应的“会长”问题,是诸多学校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也是校长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这已经成了诸多学校的诟病,可以说是怨声载道、苦不堪言。沉思许久,浅谈一下学校“会长”的根源和症结以及解决策略。
站在老师的角度来看,抱怨校长爱开会、爱啰嗦、爱强调、爱补充,没必要开会还非要开,一开就开两三个小时,开又开不出个名堂。站在校长的角度来看,一个问题说了好多遍依然是一错再错,发在群里的消息好多老师都不读,即便是回复了“收到”也是不走心的,看不到落实和改正的痕迹。真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以说现在的部分会议呈现出的状态是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未果。如此恶性循环,必会使“师”怨四起,甚至是抵触反抗。
比尔·盖茨说:“会议时间非常宝贵,我们必须保证所处理的事实和建议来自精确的分析,而不是捕风捉影。我们必须保证会议的结果是可执行的决定,而不是坐在一起玄思稳测,空谈哲理。”因此,开会前充分而又精确的准备、会议中精炼而又到位的表达、会议后常抓不懈的落实是每一位与会领导迫在眉睫要提高的技能。
繁体字中的“聼”是这样解读的: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悟。也是就是说,只有眼、耳、心三者同时存在和发力时,“聼”才会有效果。好的听者应该是聚精会神的,而不是装模作样的;好的听者应该是时而记录、时而思考、时而会意,而不是呆若木鸡般地坐着;好的听者应该是心领神会的,而不是频频点头后大脑空白的。
当然,会议的呈现方式也是落实会议的关键因素。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会议散会后就不了了之了,对于会议内容、分工、决策、安排只有记录员一人知晓,可想而知会议的落实情况有多么可怜,无效、重复的会议在所难免,用会议推动工作的现象再度上演。高效会议的样态应该是现场形成会议纪要及分工,以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下发给相关领导负责人,让其对照一一抓好落实。对于在规定时间内未落实的部门和个人要及时进行情况说明,必要的要追责问责。长期下来无论是与会者还是听会者,亦或是负责人都会尊重会议、重视会议。
除此之外,会议的会期、时长、场地、主持人、记录员、计时员等都是决定会议是否高效的因素。
会议的目的是统一一些思想、达成一些共识、凝聚一些力量、做出一些决策、部署一些工作。校长要想做好学校管理,让“会议”为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服务,就得先解决好学校“会长”的相关问题,这应该是诸多校长关注和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