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太子头上的博客
太子头上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46,438
  • 关注人气:6,5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单元教学设计实践探索的再思考!

(2022-11-07 14:26:38)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大单元教学设计实践探索的再思考!

感谢大家关注王子微课,我想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老师跟后台留言的老师一样迫不及待想知道,天天做大单元教学设计,效果怎么样?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无法回答,我们也只是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只能说任何新的东西从开始尝试到成熟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探索实践,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我们还是之前的观点:大单元教学设计是做出来的,我们有的就是在去做,做中去总结,去改进,去逐步完善。但通过我们的实践探索有几点是可以很诚实的分享交流:
1.探索实践大单元教学促进新课标的学习与应用
自从实践探索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后,在备课上花的功夫比以前多,以前备课估计浏览一下,或许都能知个一二,可是实践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后,每天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啃教材、读课标。有了什么新的构思,合不合理,一定会去翻看课标合不合适?从这一点来看,实践大单元教学设计也在督促我们学习新课标,并试着在将新课标进行实践。

2.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探索实践让单元整体备课由知识可视化走向结构化
关于单元整体备课,在大单元教学实践提出来以前就在做,我们也要明确这个单元的目标,单元内容是哪些,哪些是这个单元的重难点,单元的学习任务”等,可是我们刚好对整个单元知识的可视化认识就戛然而止了。
而大单元教学设计就需要我们在单元知识可视化梳理的基础上将单元教材内容,按照学科所指向的思想观念从基础型,思想型,探究型,拓展型来进行结构化的重组。这就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备课就是要我们这样做。这样看来,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备课对老师的专业发展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而在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施中,这样的学科知识逻辑结构,不只我们老师自己要清楚,还应该把它变成学生能懂的语言,让学生去探究发现教材之间这样的关系。这样一来,对学生的好处当然不言而喻。
3.大单元教学设计实践更注重课堂思想的启发,思维的培养。
通过大单元教学实践的具体实施之后,更感觉到课堂“让学”的意义。上面已经说到大单元教学设计首要做的就是通过备课让学科单元知识由可视化,转为结构化。可是如何让大单元教学设计结构化重组的内容真正落地实践到学生身上?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生实施的方式当然不一样,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有一点是一样的:把课堂的主阵地交给学生,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对于这一点在大单元教学设计提出来以前我们就在做,可是我们往往忽略了给学生当堂练习的时间,我们总感觉时间不够,生怕耽误了我们的时间,总是不自觉的讲我们自认为是重点的地方,然后让学生进行课后作业去练习。
其实作为老师我们自己心里很清楚,课后作业到底怎么样?先不说思想方法的迁移,就连能不能完成都是很费力的事。
但在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中,课堂上我们必须给足时间,以任务问题项目式驱动学生去探究,一是给学生时间去探究这个学科的知识点是什么?二是要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让学生去总结方法。比如以前天推送的关于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整体实施路径为例:单元导读课——基础型知识引导归类学习———学科思想型知识进行精细化指导学习———学科知识的方法研究进行比较探究学习———应用拓展学习——单元反馈总结
细看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每一步的关键词都指向方法的探究提炼,思维的提升。
(1)单元导读:就是以教师为导,学生为主,让学生课堂练习搭建单元学习的知识框架基础型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归类学习的实施就是引导学生课堂上将教材的基础知识进行归类,发现它们的规律,进行举一反三。
(2)学科思想性的知识进行启发指导进行精细化学习,就是需要老师选取单元的重难点进行启发指导学习探究出方法。为下一步的同一目标的不同方法解决的探究学习打基础。
(3)学科方法性的进行比较探究学习总结提炼方法。在前一步通过重难点方法的指导学习以后接着就是去比较,单元中其他内容解决同一问题用了哪些方法,有没有规律可循,然后进行提炼。
(4)应用拓展学习:通过课堂比较学习总结出的方法怎样?也需要进行课堂内外的拓展应用来检验。关于应用拓展,以前我们也会有,但也是课堂上举两个例子练习就行了,也把拓展应用以作业来反馈。而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应用拓展不只是课堂一两个题的检验而是要一个专门的任务群将我们提炼总结的方法进行应用实践,还可以提炼出新的方法策略。
(5)单元反馈总结:需要将从基础型的归类,思想性的指导,方法性的探究,应用型的拓展做一个完整的反馈与思考,形成,整个单元学习的一套方法。

上关于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收获与思考,仅发表王子微课这段时间进行大单元教学实践的一些感悟,欢迎大家一起交流。我们会在后续的实践中逐步完善,教研就是一种交流,没有对错,只要对我们教学有用的我们就多学一点,觉得对我们的教学没有帮助,那下次实践中进行改进,做中学,创中学,做着做着会逐渐清晰明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