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七大转向”中赋能学生的成长

(2022-10-31 19:55:49)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在“七大转向”中赋能学生的成长
王玉龙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青年教师如何为学生的成长赋能,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把握好“七个转向”。



师生关系:从“师道尊严”转向“民主平等”



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有了好的关系才会有好的教育。传统的师生关系讲究“师道尊严”,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的绝对服从,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我们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包容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目的:从“育分”转向“育人”



“巨婴”行为的产生,让我们再一次审视教育的目的,育分还是育人,教育不能一味只抓分数,不能把教育完全异化成分数,教育包含分数,但是分数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恰恰是这些东西,才是陪伴学生成长的财富。坚持育分先育人,成才先成人,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人格得到完善,让他们学会责任、爱、感恩、回报.......,成为一个完完整整的人。



课堂:从“包办主宰”转向“适时引导”



传统的课堂,教师是主体,教师包揽一切,而高效的课堂,教师角色应该从“包办主宰”转向“适时引导”;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质疑的权利让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生不再是被动性接受,而是主动性参与,从而唤醒学生学习的潜能,促进认知、情感与价值观的充分融合。



管理:从“框架式”转向“平台式”



“框架式”管理是通过制定学生管理量化细则,对学生的学习、休息等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管理,只要违纪就扣分,具有强制性,虽然管理效果“立竿见影”,但在发挥学生主体意识方面不足,而“平台式”通过创建平台,让学生自主管理,蕴含对学生主体人格、个性发展的尊重,能帮助学生激发学生内在的发展潜能,帮助解决学生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课程:从“统一化”转向“个别化”



“统一化”的课程体系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个别化”是以“统一化”课程为基础,以学生成长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的设计上,遵从丰富、多样、可选择的设计原则,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多样化成长需求,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找到目标和方向,更好地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教学方法:从“教学有法”转向“教无定法”



叶圣陶曾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贵在寻找最合适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我们既要学习相关教学的论著,还要通过实践、探索,掌握其“教”的规律,做到“教学有法”,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能拘泥于某种教法。



评价:从“单一、终结、平面”转向“综合、过程、立体”



评价要立足于人的发展,由考试分数的单一评价转向综合素质评价,涵盖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培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由终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品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等;由平面评价转向立体评价,构建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有机结合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