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人为本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2022-09-28 11:36: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以人为本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王玉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



“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谈到学生管理,想必每一位教师都有“一肚子苦水”,特别是刚刚入职的新教师,一味地用“硬性制度”、“扣学分”、“找家长”等一系列措施对学生进行约束,往往适得其反,这种管理模式过于单调,老师对学生下达命令,学生服从,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地管理,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我们需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让学生管理工作更加有人情味,进而提高管理的效率。把握四个切入点:一是我们思想上要明确学生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想法,往往强加给他们的东西,他们都不愿意接受。二是以学生为主体,打造学生管理系统,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在班级中,多多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在宿舍中,充分发挥社长的作用,等等。三是面对真实的学生,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认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对学生的自我管理做好监督和服务指导。四是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例如,“小草青青,请勿践踏”的标志牌,“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提示语。



“以人为本”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学生能力的提升都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传统的课程观念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课程,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样的课程观念难免会忽视学生的感受,学生无法选择,只能被动接受,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新的课程观念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体系,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知识,教师引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体系呢?一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对课程内容进行分层、分类、综合,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和个别化的教育;二是课程的设计重视学生活动的设计,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例如:学生会管理、校园采访、学校公众号编辑等等。三是树立“处处有课程,时时有课程”的意识,注重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让环境育人不再是口号。



“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教学是以知识为本,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学生体验感差,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何提升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的学习更高效?我们需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主宰者变为引导者,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二是推行参与、对话、讨论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三是推进诱导启发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四是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辅助、网络化学习等等,使学生学习更直观具体。五是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推崇创新的教学方法,敢于尝试、纠错、改进。



“以人为本”的评价体系


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与评价是学生进步的主要动力,教师的评价观及其行为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进程,评价是问题的反馈,评价的目的在于进步,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作为惩罚的一种手段,学生评价要关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这就要求学生评价做到以人为本。如何建立“以人为本”的评价体系?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强调评价的内容多维化,精确的分数不一定是正确的评价,破除“唯分数论”,对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的评价。二是增强评价的主体多元化,既有教师的评价,又有学生的评价,既有小组的评价,又有组内的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评与互评为主,从而使学生对自身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更好的成长规划。三是注重评价的方法多样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具体的、动态的、过程性的评价为主,摒弃以成绩、结果为导向否定学生的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