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几种思维能力
(2022-09-14 08:13:1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学校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几种思维能力
学校管理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学校管理者既需要掌握一般的管理知识和管理规律,又需要具备系统的思维能力。那么学校管理者,应具备哪些思维能力呢?
一、客户思维
说到客户,给人的感觉只有在销售领域存在,其实在学校管理中也存在着客户,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最直接的客户就是教师和学生,只有让客户满意,教师幸福、学生快乐,学校才能良性发展,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让客户满意呢?首先我们要倾听客户的声音,了解客户的需求;方式方法有很多,比如问卷、电子邮箱、校长博客、金点子创意大赛等等;其次我们要分析客户需求中的关键需求,然后进行排序,选出最为重要的一项,加以解决,从而达到令客户满意的效果。
二、流程思维
“流程”一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流程是什么呢?流程是对工作的梳理、总结、改进与优化。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学校管理者理应具备流程思维,否则,管理者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碰壁。以学校特色课程创建为例,首先,我们要咨询学生的意见;其次,我们还要考虑教师的配备;接下来,制定方案,最终选出最佳方案,由学校决策层商议决定。只有这样,创建的课程学生才会喜欢,教师才能胜任,由此可见,流程合理了,结果才会理想。
三、量化思维
什么是量化思维呢?简单来说,量化思维就是将事实转化为数据,将数据转化为信息,让沉睡的数据说话。以学生学期末的综合素质评价为例,如何对学生评价?班级常规量化管理给出了答案,通过对学生课堂、大课间、路队、卫生、就餐等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用数据转化为客观公正的期末评价用语。当然,学校量化管理应当以正能量为导向,呈现素质教育的本质,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在量化标准制定上下功夫。
四、服务思维
说到底,学校是服务机构,不是权力机构,因此学校管理者要树立服务思维,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如何服务呢?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首先要明确服务管理的目的,为学生的成长赋能,为教师的发展助力;其次关注服务的对象,树立“管理即服务”的理念,实行人性化管理,摒弃行政化的思维;接下来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制定详细的服务方案;最后形成完善合理的服务管理模式,并落实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效能。
五、创新思维
学校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具备求新的意识,敢于标新立异;当然也要坚持实事求是,遵循教育规律,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从而使学校管理在创新中落实教育目标,提高办学的效益。如何办好创新教育?把握好3个切入点:1.管理观念的创新,以人为本,先人后事,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很重要;2.科研创新,因为只有创新的教师才能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生。3.管理制度的创新,实行扁平化管理,分布式领导,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和特点,人人都可以当领导。
后一篇:青年教师须有理想有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