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透视2022语文新高考:高考变革五大趋势

(2022-09-05 12:21:52)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透视2022语文新高考:高考变革五大趋势

一 语文价值观变革是灵魂

多年探索,人们终于认识到,高考只有考查核心素养,才能选拔有发展潜力的考生;单纯的语言技能疏离人文素养,又鼓励大量操练,应渐渐淡化。

核心素养的四个关键词——语言、思维、审美及文化,整合为更好评价和命题的概念,更好地指导教学:即表达爱和思想。

语言力的核心素养为“表达力”,阅读应以表达的方式考查,核心素养才有发挥的舞台。

审美的核心素养为爱和思想,爱内蕴想象力,思想是爱的信仰(即认识)。爱的经验复活,想象的翅膀翱翔,从而深刻体验文本,并提炼为思想(即评价)。

思维的核心素养是逻辑(包括批判性逻辑)和想象,想象与爱融合,没有想象,爱的体验无法产生;爱的体验又鼓动想象。思想是逻辑的结晶,蕴含严密的推理。因此,爱和思想内蕴两种思维。

文化指认识自我的智慧,解决“自我是谁”,“走向何方”的核心问题。文化作为认识自我的观念,表达为思想。

因此,爱和思想是核心素养的内涵,“表达”为核心素养的载体。考查核心素养的具体指向是,表达爱和思想的能力。今年高考体现得十分鲜明,当然,有还待发展。




二 选材向文学性发展

要考查爱和思想的核心素养,反映认识自我的文化智慧,就不能不选取文学价值很高的文本作命题材料。只有材料文学性强,爱和思想的核心素养才有用武之地。除了论述类文本等适用文,无论是整篇阅读还是片段阅读,都应有相当文学性,全卷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让素养深厚的考生有种亲切感。

文本的文学性作为命题材料有两个特点,一是文学价值聚焦文化价值观,体现认识自我的智慧;二是文本具有鲜明的含蓄性,为解读设坎儿,为文学素养提供区分空间,甚至为想象创设条件。今年新高考选材就体现鲜明的文学性,小说阅读和语言运用取材都如此。

三 客观题逐渐减少,核心素养考查日益强化

客观题与表达力无缘,只有简单的思维,难度过深就靠运气,所以应逐渐减少。特别是文学作品阅读,客观题不应再保留。明年如果在文学阅读中不见客观题,是符合逻辑的。

无论什么核心素养,都必须以表达力为载体,才完整再现,因为真正的核心素养都是个性化的体验和认知。就是考查逻辑思维,也应用思想表达,有批判思辨的空间。

这就出现矛盾,主观题过多,答题时间就不够。未来必然不断减少题量,增强命题的综合性,赋分相应增加,十分甚至二十分的题目也会出现,像上海北京的命题。

我们渴望看到,只剩下三五道题的考卷,即古文翻译、古诗鉴赏、文学评论及作文,各一题足矣,那才是最能反映核心素养的选拔呢!




四 审美力和想象力的考查不断开辟新题型

审美力和想象力是最能考查核心素养的两种能力,均表达为思想。审美力考查是今年高考命题最突出的变化,彰显未来命题趋势,但是审美的空间还非常广阔。

审美力与创造力最亲近,其内核是情感和想象。敏锐深刻的爱,丰富新奇的想象,标志未来创新潜能。要选拔有创新潜能的考生,爱的素养和想象力必将成为高考的重点。

想象与审美的融合是未来变化趋势,必将开辟新的题型——再创作。凭借批判思维的智慧,发现文本的不足,从而再创作文本,在具体语境下延伸纠正文本,出现微型创作。

肯定地讲,再创作的题型远比数学眼下的难题更有发展意义,能真正彰显创新力。

五 作文日益重视文化素养的考查

作文最能反映核心素养,但空泛的命题却难以表现。认识自我的文化智慧是核心素养的核心,积极解答“自我是谁”,“走向何方”的问题,理应成为作文改革的方向。从一个很具体的视角,以问题的方式切入认识自我的智慧,用理性分析的方式解答,或用想象的方式侧面反映,写成“自传”,是未来命题的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