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必看的17条学习行动指南!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让你的学习不再难!高中生必看的17条学习行动指南!
学习为什么这么难?
这个时代:
熬夜的同学越来越多,上课犯困的同学越来越多;
布置的作业越来越多,参加补课的同学越来越多;
厌学的现象愈演愈烈,心理有问题的也越来越多。
学习,真的有那么难吗?
为什么会听不懂?记不住?做不对?分不高?
学习没有窍门,但有办法。
学习没有秘诀,但有策略。
学习,是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就是——
持续且高效地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对象上的能力。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持之以恒。
这与其说是一种状态,不如说一种能力。
然而,这种几乎人人都能养成的能力现在却日益成为一种稀缺的“超能力”。
学而时习之
子曰:学而时习之。这是《论语》的开篇首句,谁都会背。这句话的翻译有两种。一种是:学习,然后经常温习;一种是:学到新的技能,要马上去实践。
第一种翻译,注重知识本身的学习;第二种翻译,则注重知识的运用。对于学习来说,两种理解都不可或缺,但第二种理解,才更诠释了学习的本质。学习始于模仿,听懂只是理解,而能够独立运用才标志着掌握。
所以,学会的标志是实践,是独立实践。具体到当前的高中学习,学会的标志就是独立解题。深层次学会的标志就是独立解决变式题目或者快速解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
学习的四个境界
懂、会、熟、巧,是学习的四个境界。
懂,是老师讲课,你听懂了。但这只是最浅层次的理解,属于最低级的学会,知识还没有真正成为你自己的知识,实际上还是不会。
会,是独立解题,能够将题目解答正确。此阶段,理解的公式概念开始转化为个人技能。但技能还不够熟练不够巩固,往往解题速度较慢,或者答案错误。
熟,能在规定时间内又快又准地完成解题任务,还能留有余量。这个阶段,学生的解题技能已比较娴熟,基本上达到了考试的要求,能够对付一般难度的考试。但碰到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题目,此类同学可能会出现卡壳现象,在考试中能拿到中高分,但不能达到一流水平。
巧,也就是前文所述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推陈出新,往往提出巧妙的解题思路,甚至能让老师也叹为观止的技巧。达到此类水平的同学,是少之又少的学霸学神级别了。
要让学习使自己快乐
学霸,之所以热爱学习,是因为学习能不断给予他们正向的反馈:即奖赏。每次考试,都是学霸获得奖赏的舞台。每次考试后,学霸的大脑都获得了多巴胺奖赏刺激,进一步激发了学霸们热爱学习的动机。
学渣,之所以讨厌学习,是因为学习能不断给予他们负面的反馈:即惩罚。每次考试,都是学渣遭遇惩罚的刑场。因此,学渣的大脑处于自我保护的机制,不断分泌出拒绝学习拒绝惩罚的反向多巴胺物质:厌学多巴胺。
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面对学习,人的选择一点也不奇怪。当学习不能带来可观的奖励,而游戏则能带来迅速的补偿安慰,学渣们当然毫无疑问的投入王者荣耀的怀抱。
这时候,又该做些什么?
学会建立知识结构
如果知识不是学生自主扩大自己的认知结构的结果,那么学习必然沦为被动的死记硬背,其学习的持续性和扩展性将大打折扣。这也就是为何很多学生不断补课,却越补越差的真正原因。
如果让学习成为自己建构的过程?
以近几年流传甚广的“思维导图”为例。思维导图几乎适用于所有科目的学习。尤其适合语文、英语语法、政治、历史、地理、化学、生物等知识比较琐碎,需要大量记忆整理的学科。
思维导图的精髓是厘清了学科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绘制思维导图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锻炼“思维”。尤其是思维的全面性和发散性。
启示:对于高中学生而言,绘制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适合单元复习或阶段性总结。建议在考试前进行。
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如何提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这是摆在所有学习者面前的难题。
前一篇:古代诗歌阅读----题材辨识